•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中安時評:關注人類未來 呵護地球家園

2020-01-09 16:22:00
來源:中安線上
字號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期待你們在這方面積極作為,也歡迎你們繼續關注中國發展,給我們多提一些好的建議。”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對大家就關乎人類未來的問題給予的共同關切表示讚賞,期待同學們為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作為。

  環境問題事關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近年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新理念成為時代的呼聲、歷史的抉擇,不僅深入人心、而且享譽世界。中國還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批締約方之一,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發起國之一,在減排成果和履行減排承諾方面,提前三年完成了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50%的承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氣候變化影響每一個人,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只有世界各國相互幫助,協力推進,才能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去年7月,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發佈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再次提醒人們,應對氣候變化極其重要,需要各方積極行動。長期以來,中國都是這麼做的。例如,我們倡導綠色“一帶一路”,就是以可再生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就是為了讓發展中國家能實現跳躍式發展,而不重復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同時,積極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責任。此次回信不僅反映了一位大國領袖對關乎人類未來命題的深切關注,也反映了習近平主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執著推進,表達了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努力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的良好願望。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共同挑戰,一流大學有一流的擔當。“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是由中國清華大學倡議並推動世界大學合作建設全球生態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行動的創新舉措,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關注和讚賞。聯盟的學生代表向習近平主席致信,表達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的思考,本身就是敢於擔當作為的體現。今天,他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先行者和國際合作橋梁的搭建者;明天,他們將成為氣候變化進程的親歷者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主力軍。希望他們能夠讀懂習近平主席回信中的責任,不負習近平主席的期許,努力貢獻青年的智慧與力量。也希望有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的探討中來,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讓人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責任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