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脫貧之後的庫熱村

2020-01-09 14: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從2011年以來,新聞戰線每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今年活動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今天的新春走基層,我們將播出記者的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國家級貧困縣的窮帽子一戴就是32年。2018年9月,尼勒克縣實現脫貧,但是,少數脫貧人口還沒有穩定的增收渠道,因此,鞏固脫貧成果成了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

  下面我們就一起到尼勒克縣科蒙鄉一個叫庫熱的村子,看看那裏的人們現在正忙些什麼。

  庫熱村位於天山北部的喀什河谷。因為旱澇不均、靠天吃飯,全村170多戶,一多半曾經是貧困戶。如今的庫熱村已經脫貧,但是駐村幹部們的腳步沒有停止。當記者來到村裏時,他們正在跟村民代表商議旱田改造的事兒。

  大家正在選的,是旱田改造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庫熱村有7000多畝地,其中有一半在澆不上水的山樑上,屬於“旱田”,種地往往都賠錢。前不久,國家撥付的600萬元農田改造資金到了村裏,這些錢將用於引水上山,徹底解決旱田澆水難的問題。按照計劃,開春後,工程就要動工。

  可是,改造工程的管線、揚水設施難免要從村民的地裏經過,線路怎麼走,大家的意見並不統一。

  大家初步選定了一條既能少佔用村民土地、距離又不至於太長的線路。可即便如此,從水源地到山梁下,仍有兩公里的距離,沿途要挖管道、搭電線桿、建蓄水池。其中,村民李善德和蔡邦首家的地,佔得要多一些。駐村第一書記達吉幹和兩名幹部一起去跟兩家商量。

  李善德的工作做通了,可到了蔡邦首家,達吉幹的心裏有點沒底了。畢竟,工程裏最大的土方項目要建到他家的地上。

  其實,村民們也都通情達理。可這次佔的地實在有點多,蔡邦首最終只答應讓出一畝地。達吉幹知道他的難處,於是提出了一個辦法,從村集體的用地裏補償所佔的土地,蔡邦首同意了。

  兩家最主要的村民都答應了,大家心裏都松了一口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