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田智:修好脫貧産業路 通往致富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1
田智:修好脫貧産業路 通往致富幸福年
開欄的話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按照部署,今年“新春走基層”活動將聚焦脫貧攻堅工作總體目標,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近日,人民公安報組織記者深入公安部及各地公安機關定點扶貧地區進行採訪,深入挖掘廣大公安民警、公安機關扶貧挂職幹部帶領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人民公安報從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報道,敬請關注。
“張口、破洞,上山下鄉,一雙鞋‘險情’不斷。”
歲末,發完一條微信朋友圈後,駐村書記田智跟自己的又一雙鞋“深情告別”。
“以前一雙鞋三年穿不壞,駐村扶貧這一年,最費的就是鞋。”在田智眼裏,門前這亂石縱橫的大山,不僅是運動鞋“殺手”,更是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最大阻礙。
貴州省普安縣高棉鄉棉花村,群山環抱、土地貧瘠,是321戶布依族老鄉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曾經,老鄉們外出需要背著背簍走幾個小時山路。如今,這樣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在公安部的幫扶下,田智帶領村民們脫窮帽、拔窮根。隨著一條條道路修通、一項項致富項目開工,棉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春節前夕,人民公安報記者來到棉花村蹲點採訪,見證田智新年前最忙碌的一段時間。烏金雞病了,他是養殖戶的“聯絡員”,聯繫專家幫助治療;天氣轉冷,他是致富果林的“保育員”,幫助村民度過苗木追肥的關鍵點;工期緊張,他是脫貧産業路的“質檢員”,督促節前高品質完成施工,讓鄉親通通暢暢、開心過年……
“烏金雞站不起來了?”
走訪突遇意外,帶頭人給了“定心丸”
可能是歸“鄉”心切,正在縣城開會的田智剛接到記者後,就趕忙往村裏走。
一路上既當司機又當嚮導,面容黝黑的他十足的莊稼漢形象,怎麼看也不會和公安民警扯上關係。
棉花村就藏在深山裏,汽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隨著山勢起伏,沿途岩石嶙峋,不時還會經過一片碎石灘。
“這宛若小‘石林’的景色看著美,其實就是石質荒漠化,困擾了一輩輩棉花村人,很多山間地帶不適合種莊稼,是致貧的主要原因。”一路上,田智詳細地介紹著棉花村的情況。
可能是看出了記者的擔憂,田智馬上介紹起了挂職以來,大家因地制宜、一同引進的扶貧項目:長毛兔養殖、烏金雞養殖、砂糖橘産業,還有馬上開工的黑山羊養殖。
從2018年12月公安部選派他擔任棉花村駐村第一書記開始,這些“産業”就成了挂職扶貧幹部田智心心唸唸的事。只要提起這些致富舉措,他的話匣子就關不上了。
剛進村子,棉花村老支書王正洪和村主任韋光亮就一同迎了上來,説要向記者誇誇田書記。“剛來時又白又胖,現在黑了瘦了,和他體型一樣變化巨大的就是咱棉花村的面貌。”王正洪説。
“羞澀”的田智馬上岔開話題,拉著記者往最近的烏金雞養殖項目走去,這種日常的走訪是田智每天必備的功課。沒想到,這一“瞅”卻“瞅”出了問題。
“田書記,不好了,好幾隻烏金雞站不起來了!”剛進養殖小區大門,烏金雞養殖戶韋山趕忙迎上來。已經連續幾天,韋山家的幾隻烏金雞臥地不起,雖然還能進食但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
病雞已被隔離,田智趕忙走進雞籠,捧起病雞仔細觀察,從翅膀到腿部,都一一拍照記錄,又仔細地詢問飼料的用料情況。
發送照片、彙報情況、商量對策……田智迅速和省農科院的專家取得聯繫。“一定要最快速度解決,養殖最怕生病,一定要儘早控制。”田智説。
“他文化高、見識廣,好多致富項目都是他在幫忙聯繫,有他這個帶頭人在,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韋光亮説。
如今,烏金雞項目在棉花村已經建設了4個養殖小區,採取“合作社+能手+貧困戶”方式運作,存欄1000羽。
田智介紹,養殖致富充分結合本地實際,除了烏金雞,長毛兔養殖項目目前也存欄1800余只,覆蓋貧困戶17戶,戶均每年增收1600元。黑山羊養殖項目目前正在動工建設,擬於春節前完成建設。
“修路,黨員們要盯住了!”
妙用脫貧項目,搭建最好黨建平臺
村子的自然環境除了發展養殖,就沒有合適的種植業可以發展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田智耐心解答,“村子海拔700米左右,一些緩坡地帶土質鬆軟、光照也很充足,特別適宜發展砂糖橘種植産業。”
2019年4月初,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的幫助下,棉花村小寨南面的坡耕地上,種下了7000株金秋砂糖橘。
初種時的艱辛場面,田智至今難忘。
“時值雨季,山路泥濘,連越野能力最強的農用車都無法上山,是村民們肩背手扛,將一株株樹苗種在山上。”田智介紹,帶土球的樹苗一株有5公斤,鄉親們一背簍能裝5株,那就是25公斤。
濕滑山路上,那一抹抹艱難攀爬、深一腳淺一腳的背影,田智説永遠記在心裏。
“這還只是栽樹,日後的養護怎麼辦?收穫怎麼辦?難道也和以前村民們一次次嘗試時那樣,疏于管理,雜草長得比樹苗還高?”田智下定決心,修路,修一條服務脫貧産業的道路,便於出行,更配套砂糖橘種植産業。
經過多次協調,圍繞砂糖橘種植項目,田智從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爭取到106萬元,修建了2.65公里長的産業路。圍繞黑山羊養殖項目,田智從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獲得50萬元幫扶資金,配套修建近1公里的産業路。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如今這兩條路已經初具規模。
“不管有多晚,一定要去看看;不管有多晚,我們都有人盯在那裏。”田智説,為了增強村民的參與感、責任感,同時也為了讓道路品質更有保證,村委會將全村黨員編成多個值班小組,跟進進度、監督品質。
“修路,黨員們要盯住了!”田智説,脫貧幫扶項目就是最好的黨建平臺。棉花村以幫扶項目為平臺,創新黨建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據了解,棉花村先後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建立黨建結對共建關係,不僅添置了黨建文化設施、活動用品,還邀請公安部有關專家為全體黨員開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課。
“樹苗小,卻有力量!”
完善産業配套,幸福日子就在路上
一起去工地,田智從北京帶來的私家車就不能用了,施工隊派了一輛底盤高的皮卡車來接。“要想去看産業路以及砂糖橘基地,換車是一定的,路還沒修好,是典型的‘搓衣板路’,顛得很!”田智説。
往大山的深處走,一路顛簸。還未來得及硬化的盤山路其實就是剛剛由挖掘機在山壁上開鑿出的土路。山谷從身旁走過,西泌河在腳下流淌。
“平山填溝,開路通渠。一年前這裡還是荒山、懸崖,眼見著一條路從無到有,村民的信心有了,紛紛在沿途開荒、種植。”老支書王正洪深有感觸。
還未修好的産業路兩旁,隨處可見被開荒平整的平緩山坡。村民們對修建産業路充滿期待,已經著手規劃下一步産業項目發展。目前,已經開墾荒地近500畝,準備種植蜜柚、臍橙等精品水果,産業路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經初步顯現。
顛簸了近半個小時,皮卡車終於在一條河谷邊上停下。往前遠眺,已經硬化好的1公里水泥路平整地通向遠方。
“水泥標號一定要記錄清楚,大的碎石一定要平整清理好……”撇下記者,田智又進入了工作模式,一邊交代著注意事項,一邊拉著當值的黨員村民陸海去看新鋪設的涵管。
“田書記認真得很,工作起來就什麼都忘了。”陸海介紹,這條路是村民的致富路,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回頭環顧,半山腰的村子已經湮沒在濃濃的雲霧中。在這個暖冬,産業路沿途的砂糖橘樹苗在霧氣中泛著點點綠意,生機勃勃。
檢查過道路,田智拉著記者來到一株株小樹苗前。
“期盼它們快快長大,天氣越來越冷,我們要抓緊施肥。”田智欣喜地説,“別看現在才齊腰高,但是它們寄託了脫貧致富的大希望,明年果實就能上市,到那時我們的配套設施會更加完善,幸福的日子就在路上。”
採訪結束,已臨近傍晚,從山上返回時,田智很久沒再説話,好像在盤算著白天時遇到的問題。
車窗外,棉花村“三改工程”中新修好的路燈星星點點,仿佛述説著大山深處的最美變化,也仿佛在迎接著富裕中國年的到來……(中國警察網記者 鄔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