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降稅紅利直通消費端“洋年貨”更實惠

2020-01-05 11:3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近三年來,我國進口關稅的下調次數也已經超過10次,降稅步伐逐步加快。關稅的連續下調,給國內的消費結構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變化一:進口商品價格更親民

  北京的崔女士告訴記者,近兩年從外孫的吃穿用度,到自己用的化粧品,她購買的進口商品越來越多,發現一些商品確實便宜了不少。

  消費者 崔女士:(兩年前)我買的時候(進口凍蝦)好像是90來塊錢,現在我一看這個價格,真是比過去便宜好多,你看這麼大一盒現在才70多塊錢。

  臨近春節,她也開始在進口商品中挑起了年貨。

  消費者 崔女士:最近已經開始想一些年貨的東西了,像一些進口的魚,還有我家裏的老人愛用進口的橄欖油。

  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進口食品在其食品消費中的比例超過10%。

  北京蘇寧易購副總經理 魏昊:2019年進口生鮮在年貨節期間增長達到73%,其中智利車厘子增長達到了81%。

  變化二:進口商品種類更豐富

  在北京一家超市內,進口商品的貨櫃已經從兩年前的40多組,增加到了現在的80多組。肉魚乳品、休閒零食、品類豐富。

  北京消費者:現在進口食品越來越大眾化了。以前在超市裏面進口商品比較少,現在我看琳瑯滿目的。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食品進口來源地超過187個,2019年1到11月,韓國、歐盟進口商品額超過1萬億元,澳大利亞、美國超過7千億元, 巴西、德國超過5千億元。

  北京家樂福馬連道店店長 蔣楠:我們整體的進口食品,其實已經比兩年前,從2千個商品,增長到現在的4千個商品。

  變化三:進口商品渠道更多元

  面對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現在,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超市,日常上新和節日促銷,進口商品都已經必不可少。

  北京消費者:現在就是説各種海淘平臺越來越多,包括一些進口商品其實不用通過海淘,正規的這種地方都可以買得到,挺方便的。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