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北鬥導航產業規模今年將超3400億元

2019-12-28 15:4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2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了北鬥三號係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的有關情況。

  中國的北鬥:技術有多牛?

  “我們建設的北鬥三號係統,完全是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響當當的中國創造產品。”冉承其說,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復雜航天係統,挑戰之大前所未有。

  北鬥三號係統2009年開始啟動研發,2017年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首顆衛星。自2017年11月以來,經過400多家參研參建單位、三十余萬名科技人員的齊心協力,僅用25個月時間,先後圓滿完成18次發射任務,成功將28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全部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北鬥係統能力如何?

  除了提供其他全球衛星導航係統都具備的定位、授時、導航的基本服務以外,北鬥還具備星基增強、精密定位、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地基增強等多種特色服務能力。

  比如,在地基增強服務方面,北鬥三號係統已建成2000多個基準站,形成全國高精度一張網,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厘米級等增強定位精度服務。現已在國土測繪、形變監測、精準農業、車道級導航等應用領域開始規模化應用。目前全球用戶超過4億,日提供服務超過10億次。

  又如,國際搜救服務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總師林寶軍介紹,國際搜救現在多為單向通信,只提供從求救者到衛星的單向報警信息,求救者無從得知救援力量是否收到信息。而北鬥係統的特色和創新處就在于,具有返向鏈路的確認功能,能利用衛星將回執信息及地面救援力量的準備情況等發送給求救者。

  世界的北鬥:“朋友圈”擴大中

  北鬥邁入全球服務一年來,在國際合作中取得哪些進展?

  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基于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得到成功應用。

  雙邊合作、多邊合作都成果顯著,北鬥“朋友圈”持續擴大。中俄衛星導航政府間合作協定正式生效,中美深化信號互操作協調,中歐開展頻率協調,北鬥持續推動各係統兼容共用,讓全球用戶更好地享用多係統帶來的好處。中國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國際委員會(ICG)等多邊平臺上積極發聲,成功舉辦第二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第一屆中國—中亞北鬥合作論壇,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更加廣泛。

  國際標準也快速推進。北鬥全球信號技術指標基本完成驗證,計劃明年進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首個5G移動通信國際標準成功立項;首個北鬥船載終端檢測標準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審議。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5G也是中國做到世界領先的重要技術。北鬥將如何與5G融合發展?

  “5G和北鬥具有融網絡、融科技、融技術、融終端、融應用的天然優勢,將會帶來新業態、新模式,會給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革命性的變化。”冉承其表示,我們也期待北鬥和5G的融合能夠為全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借鑒和幫助。

  一流的北鬥:含金量有多高?

  北鬥提供全球服務以來,各行各業全面布局北鬥產業應用,北鬥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冉承其介紹,北鬥整個產業鏈已全部打通,比如芯片、板卡、天線、終端、軟件和服務等,中國企業已經建立了自主的生態鏈;中國企業北鬥芯片生產量超過了1億片;北鬥應用產業規模,初步統計今年會超過3400億元至3500億元,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里每年會保持20%左右的增長。

  北鬥已在哪些領域得到應用?

  北鬥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北鬥與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電力能源等傳統應用領域業務融合不斷深化,規模進一步擴大。

  北鬥應用的環境保障也進一步加強。近年來,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呈快速增長態勢,截至今年底,累計申請7萬件,位居全球第一;北鬥國家標準和專項標準陸續發布,應用產業保障環境逐步完善。

  冉承其表示,北鬥不是先建係統再來應用,而是邊建係統邊推動應用。北鬥係統全面推動應用大概始于2009年,到去年年底,中國境內衛星導航產業的直接產值超過了3000億元,其中北鬥的貢獻率大概在70%至80%。

  作為我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係統將始終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