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安徽緯度

2019-12-27 19:48:0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字號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在一次演講中説,蘭州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合肥是中國的人口中心。

  合肥,安徽省省會,其所在的北緯31,貫穿四大文明古國,被稱為“人類文明發源地”。以合肥為圓心,500公里半徑範圍,覆蓋了近5億人口和12萬億元的市場。

  近年來,在中國的城市版圖中,合肥異軍突起,不但被確定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的地位也在不斷夯實。

  合肥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安徽厚積薄發的加速崛起。

安徽區位優勢提升,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日漸忙碌 合肥新橋機場供圖

  安徽,地處華東腹地,沿江近海、居中靠東,長江、淮河穿境而過,而兩河之間,鑲嵌著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

  地理上的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讓安徽擁有複雜的地貌,以及燦爛的歷史文化。

  北部所屬的黃淮平原,自古以來人文薈萃;秦嶺淮河劃出中國南北,分界線上的蚌埠,至今仍保存大禹會盟的遺址;長江沿線的淩家灘遺址,或將把中華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皖南山水鐘靈毓秀,孕育出廣博深邃的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不論是從地理的角度,還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安徽在全國始終地位重要。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經濟版圖中,安徽作為農業大省,為國家快速崛起、長治久安做出重大貢獻。如今,伴隨工業化、資訊化大潮,地處中東部之間樞紐位置的安徽,更是成為國家重大戰略的疊加區域。

  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為安徽等中部六省發展謀篇佈局。2019年5月21日,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再次強調,要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安徽進入高鐵時代,皖北更快融入長三角 王銳/攝

  中部崛起,對安徽意義重大。十多年來,江淮大地逐漸擁有了發達的交通網路,密集的生産要素,豐富的人力和科教資源,齊全的産業門類,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戰略地位舉足輕重,併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隨著國家圍繞長江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安徽東向步伐逐漸加快。

  長江東去,浩浩湯湯,流經安徽八百里,亦稱皖江,承東啟西。在我國産業轉移大潮中,安徽位居前沿,皖江位居前沿。

  中部崛起戰略部署,將“皖江城市帶”定為重點發展區域。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迄今仍是全國唯一以産業轉移為主題的示範區。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作為國家三大戰略之一,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安徽發展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今年“雙11”,快遞費漲價的消息甚囂塵上,但身處“江浙滬皖包郵區”,安徽網友表示完全不擔心。包郵區的出現和流行,背後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

合肥-蕪湖“港航巴士”首航,進一步連接長江經濟帶 張俊/攝

  2014年,安徽首次被明確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合肥與杭州、南京並列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兩年後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推進合肥都市圈同城化發展。

  2018年11月5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將安徽全域納入規劃範圍。隨後的10月15日,包括皖北在內,安徽16個地市全部加入長三角。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安徽艱苦奮鬥,砥礪前行,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從“創新追趕”到“創新引領”的三個歷史性變革。

  如今,隨著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諸多國家戰略的優勢疊加,江淮大地的未來,令人充滿無限期待。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