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2019-12-27 15: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日前出境開赴深海作業。這個由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公司自主研發建造,有37層樓高、足球場般大小的海上“巨無霸”,能在15級颶風中屹立不倒、作業自如;

  從貝類中提取具有抗腫瘤功效的活性物質,從魚鱗、魚骨中提取防治心血管病和關節病的硫酸軟骨素原料藥……曾生産傳統生化藥的東誠藥業,把新藥開發的目光從陸生動物轉向海洋,“發掘”了許多寶貝。

  向大海覓寶,向深海挺進。煙臺瀕臨黃海和渤海,1038公里海岸線、230個近岸島嶼、500多種海洋生物,讓煙臺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以來,向海而立、依海而興的煙台啟動“藍色引擎”,把海洋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著力描繪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

  要到達中集來福士113米高的“泰山吊”高梁平臺,需坐3分鐘的電梯,還要再爬20米高的旋梯。“它能輕鬆抓舉起2萬噸的重物。在‘泰山吊’滿載荷實驗成功後,一位美國朋友打電話問我載荷參數是不是不小心多了一個零。我當時驕傲地回復他,‘數據沒錯,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世界上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固定式起重裝備’。”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説,依靠自主創新,中集來福士從缺技術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

  研髮尖端科技、推進産業邁向高端,煙臺有基礎。煙臺擁有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省級以上海洋創新平臺81個,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海洋科技成果在這裡誕生。

  近年來,千億級的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産業逐漸崛起,其中海洋生物醫藥及製品産業異軍突起。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累計引進海洋生物與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近100項,在孵中小微創新型企業60多家,成為“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煙臺基地”;榮昌生物醫藥在研國家一類新藥9個,總投資10億元的榮昌生物醫藥園已投用,成為在生物醫藥行業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頂級園區。海洋生物醫藥産業的興起,為煙臺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初冬時節,在煙臺長島縣大欽島附近海域,海面上聳立著一個方圓4300多平方米、上環高34米的四邊形鋼結構平臺,海面下是養殖容積6萬立方米的深水智慧網箱。在距此60多海裏的煙臺市區,可以從監視器裏清晰地看到海底網箱的實時畫面,一群群綠鰭馬面鲀在30米深的水下悠閒覓食。

  “4個人一年就能養1000噸魚。這個今年建成交付的深水智慧網箱,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提升網衣、實時反饋水文資訊。”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介紹,該網箱還可帶動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等産業,促進漁業三産融合發展。

  煙臺積極推動海洋牧場建設,讓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在蒼茫大海上唱響“田園牧歌”。煙臺發揮本地海工裝備企業科研優勢,由政府出資向海工企業下訂單,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了一系列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慧網箱、管樁大圍網等離岸海工裝備,推動漁業養殖從淺海向深海、從近岸向離岸、從單一向多元、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目前,煙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海洋牧場總面積發展到105萬畝。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海洋産業産值3088.2億元,同比增長11.3%,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5%以上。

  “煙臺將紮實推進産業強海、生態護海、科學管海,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真正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張行方)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