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稅逾萬億 民營企業是主要受益者

2019-12-26 11:45: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減稅逾萬億民營企業是主要受益者

  今年出臺史上力度最大規模空前減稅降費政策

  □ 本報記者 張紅兵

  在12月25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部長劉昆向常委會報告2019年減稅降費工作情況。他説,2019年出臺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經濟運作發展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出臺

  據劉昆介紹,自今年1月1日起,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相繼出臺並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于1月1日起實施;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于4月1日起實施;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于5月1日起實施;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措施于7月1日起實施。

  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並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由省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對小規模納稅人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六稅兩費”;擴展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範圍。

  正式實施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明確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調整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政策。

  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

  劉昆説,國務院相關部門成立減稅降費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減稅降費各項工作,圍繞方案制定、輿論宣傳、監督檢查、預算保障、綜合協調等工作,細化分解任務,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劉昆指出,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稅務機關及時出臺便民辦稅繳費新舉措,針對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等政策,分門別類出臺具體辦稅服務措施。取消60項涉稅證明,健全完善電子稅務局業務功能,讓納稅人和繳費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聚焦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果,持續加強監督檢查,嚴查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決打通“中梗阻”“最後一公里”,對搞變通、打折扣或變換花樣亂收費抵消減稅降費效果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確保企業切實享受到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

  重點支援民營和小微企業

  劉昆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有力,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牢牢把握“三個確保”。一是確保製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二是確保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負有所降低,三是確保其他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劉昆強調,堅持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聚焦減輕小微企業稅負。截至10月末,小微企業減稅1860.89億元,實際享受到企業所得稅減免的納稅人達到468.92萬戶。民營企業是減稅政策的主要受益者,1月至10月,民營企業各項政策合計減稅逾萬億元,佔全部減稅數額的比例達到63.8%。

  本報北京12月25日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