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關全程服務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

2019-12-25 15:2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2月2日,隨著中俄兩國元首下達指令,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産通氣。為了這項“中俄合作的世紀工程”順利建成通氣,中國海關從項目建設階段的人員、設備通關,到建成後的檢測監管,全程提供了細緻入微的“貼身”服務。

  “供氣”“接氣”。12月2日,隨著中俄兩國元首下達指令,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産通氣。隨即,哈爾濱海關所屬黑河海關關員對首份俄羅斯天然氣樣品展開氣質檢測分析,進口天然氣監管工作正式開啟。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龍江穿越點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黑龍江江邊。穿越黑龍江盾構工程是整個管道的控制性工程,施工難度極大,歷時時間長。為便於施工、加快建設進度,中俄兩國政府在黑龍江中俄兩岸穿越地點設立了施工封閉區,並開通臨時口岸。

  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工作人員從管線旁經過。 (新華社發)

  臨時口岸開通初期,俄方海關部門只允許施工人員出入境,施工物資和機械設備必須通過黑河貨運口岸通關。

  “我們要將貨物從中方封閉區運至貨運口岸,出境後再運到俄方封閉區,不僅要多走40多公里路程,還要耗費大量時間辦理貨運通關手續,對整個盾構工程施工進度造成嚴重影響,我們當時真的是心急如焚……”中石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北方哈爾濱輸油氣分公司副經理丁雨回憶道。

  就在丁雨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哈爾濱海關主動介入,第一時間與俄方海關溝通協調,全面反映中方訴求,贏得俄羅斯海關的支援和理解。

  “設備和物資不再繞道運送,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可將物資設備從中方封閉區直接運抵俄方封閉區施工現場,徹底解決了我們的通關難題。”丁雨説,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龍江穿越盾構工程比合同期提前31天完工。

  管道建設前期,哈爾濱海關第一時間成立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檢驗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服務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列入中心工作,提前介入、縝密規劃、強化落實。

  封閉區施工期間,中方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要頻繁往返于中俄兩地的封閉區,這給海關跨境監管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黑河海關關長石金峰説,為滿足企業施工進展及工程進度需要,臨時口岸實行每週7天工作制,無午休、無節假日及固定休息日,對進出境施工人員及進出口設備和物資隨到隨檢,簡化常規“一票一報”申報模式,實行“提前備案、集中報關、即時驗放”的便捷服務措施,為企業順利施工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保障國內消費者用上優質天然氣,哈爾濱海關把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引入海關監管鏈條,實現了對進口天然氣線上計量、線上檢測等全流程線上監管,全面提升進口天然氣檢驗監管品質和效率。

  在國家石油天然氣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指導下,哈爾濱海關學習借鑒了霍爾果斯、瑞麗等口岸先進監管經驗,結合當地實際,在中俄東線天然氣黑河首站科學配置了計量採樣系統、水露點分析儀、烴露點分析儀等實驗室檢測設備和線上分析系統。

  “我們利用黑河首站海關離線實驗室,對國家強制標準、中俄計量協議規定的檢測項目取樣檢測,分析判斷俄羅斯天然氣氣質組分是否符合要求,同時也達到了對俄羅斯站場與黑河首站線上檢測數據比對的目的,確保入境天然氣數量準確、品質符合要求,築牢國門安全防線。”石金峰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陽)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