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減稅降費政策“大紅包”真正落地——寧夏寧東個性化靶向服務助企業降本增效

2019-12-23 18:1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基層一線看“六穩”】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永紅

  “稅務幹部主動聯繫我們提供到府輔導,教大家學懂弄通加計抵減政策,讓我們企業的稅負由增到降,真正讓稅收紅利落了地,降低了生産經營成本。”12月20日,京能電力後勤服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牛永紅説。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企業減負的一個側面。

  僅今年前三季度,稅務部門就累計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企業減免各項稅費及社保基金7.9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烴生産加工基地,入園企業150家以上,累計固定資産超過50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寧夏的1/3,是寧夏工業經濟的重要引擎,2018年貢獻稅收91億元。但對標東部,寧東基地在經濟總量、利潤總額、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同時面臨節能降耗形勢嚴峻、環保安全壓力大、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等問題。為確保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大紅包”真正落地,從而減輕企業負擔,將這些減稅紅利用於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稅務局建立跟蹤機制,以申報數據為源頭,逐月篩選稅負上升企業,持續跟進稅負變動情況。

  2019年年初,稅務人員排查到京能電力後勤服務有限公司稅負連續三個月持續上升,遂將其列入重點輔導對象。由於該企業財務核算人員不在寧夏辦公、無法參加稅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對新政策掌握不夠,稅務幹部便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線上遠端輔導培訓,並利用企業財務人員到寧夏出差的機會,主動到府幫助企業分析存在的問題,指導其通過電子稅務局提交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終於實現了稅負由增到降,將稅收紅利全數收入囊中。

  在為入園企業減負的同時,寧東基地還致力於打造低成本園區,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在寧東基地投資建廠。對每個投資企業,寧東基地管委會都專門配備1名代辦員,提供“一對一”免費全程代辦服務。

  “這是我們在全國不同省區建設的第4個工廠,寧夏這個廠從批地到建成只用了其他項目的一半時間。”寧夏倬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霞告訴記者,在管委會為她們配備的“一對一”代辦員馬芳的幫助下,項目從選址到土地批復只用了50天。近日,寧東稅務局分管領導還帶領業務骨幹,主動到企業去,面對面了解企業建設和生産經營情況,重點宣傳講解減稅降費相關政策,對企業提出的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優惠政策適用、電子稅務局發票勾選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輔導。

  今年以來,寧夏紮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使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從約237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75個工作日以內。以前,項目投資必備的礦産資源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9個事項,都需要工程建設單位分頭去做,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對這些帶有共性的評估評價事項,統一組織開展區域評估,並免費提供給建設單位,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還給企業省下了一筆評估費用。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3日 03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