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能夠參與你的成年禮!我驕“澳”!

2019-12-20 13:40:00
來源:國資小新
字號

  

  澳門

  是一扇可以穿越時光的大門

  20年光陰,這扇門裏發生了那些變化?

  時光之門

  故事要從一朵花講起

  ↓↓↓

  這是澳門的地標之一“盛世蓮花”

  這朵金色蓮花背後

  隱藏的卻是來自探索星辰的力量

  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禮品——“盛世蓮花”,這個禮品是20年前由中國航太科工航太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承制的。

  大型雕塑“盛世蓮花”基座由13塊紅色花崗岩三層相疊而成,形似蓮葉,寓意為澳門三島。蓮花的造型由挺拔有力的弧線和光滑的平面組合——花瓣、花莖、花蕊共16個小造型,花體部分自上而下分為三層14瓣,花體部分最大直徑3.6米,每個花瓣共有35個面。

  如此藝術品,也只有在航太級工藝的加持下,才稱得上“盛世蓮花”,也可見當時所有人對澳門回歸的重視。

  一段獨家視頻

  帶你回看“盛世蓮花”綻放

  ↓↓↓

  然而

  央企與澳門的故事還要更早一些

  在國資委監管的96家央企中

  有一家總部位於澳門的央企——南光集團

  成立於1949年的南光集團

  也是澳門土生土長的一家企業

  在愛國愛澳人士的支援下

  不斷為澳門的發展奉獻力量

  △1961年6月南光集團創辦了澳門中國旅行社

  △1969年,由南光公司舉辦的中國汽車展覽,是澳門最早的汽車展覽活動,是澳門會展業的開拓者。

  △1984年1月29日,鄧小平在軍艦上接見時任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

  正是這家央企

  在後來中葡兩國談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葡雙方就澳門回歸問題開啟談判,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以中方代表團第一名團員的身份全程參與談判。

  △1999年,南光集團員工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

  隨著澳門的回歸

  南光集團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澳門回歸祖國後,南光大力發展能源、電力、公共交通、生鮮凍品供應、會展文創、特色金融等業務,在保障和改善澳門民生、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今漫步在澳門的大街小巷

  每一處都似曾相識

  卻又煥然一新

  從回歸後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公共項目出發

  ↓↓↓

  澳門關閘邊檢大樓

  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投資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公共項目——澳門關閘邊檢大樓項目,為澳門與內地人員的交流往來提供了極大便利。中國鐵建承建的該項目當中鋼結構及屋面系統工程曾榮獲港澳特區鋼結構金獎、中國鋼結構三十年港澳臺地區經典標誌工程、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

  穿越時光之門

  我們來到

  現在的繁華的澳門

  由中交集團承建的上葡京酒店。

  中國鐵建參建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是亞洲唯一集龐大設施、旅遊熱點和各種優良設備于一身的旗艦級建築,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魅力酒店之一,位列澳門地標性建築物。正式啟用前,首個試用客戶是英超球隊曼聯。

  流光溢彩

  澳門結合中西風采

  流露出獨特的魅力

  而國寶大熊貓在澳門

  也得到了“特殊待遇”

  澳門熊貓館專為澳門特區政府接收中央政府贈送的一對大熊貓所建,政治意義重大。項目由中國鐵建承建,整個熊貓館外觀造型設計以倣自然為主,室內場館呈扇形平面佈置,上蓋為拱形鋼結構,並採用與北京“水立方”相同的ETFE充氣膜覆蓋。熊貓館已投入使用8年,經受了多次颱風及雷暴考驗,並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

  澳門面積相當於北京東城區

  但是三面環海造就了

  獨特優美的海濱城市風光

  也産生了許多生活和交通的困擾

  澳門回歸後

  我們逐步開啟了澳門與大陸

  互聯互通的大門

  互通之門

  這是一扇聯通四海的大門

  世界也因這扇大門重新認識澳門

  ↓↓↓

  “一國兩制第一橋”——澳門蓮花大橋

  澳門蓮花大橋是澳門與珠海橫琴直接相連的第一座大橋,被譽為“一國兩制第一橋”“回歸橋”,該橋由中國鐵建承建,全長1300米,橋體猶如一枝長長的蓮花葉莖,將澳門這朵美麗的蓮花與大陸緊緊相連,上下橋時左行和右行兩種交通規則通過匝道橋自然轉換,完美展現了“一國兩制”的制度魅力。

  澳門西灣大橋

  中國鐵建承建的澳門西灣大橋,被收錄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新版電子護照背景圖,採用多項國際領先技術,是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梁斜拉橋,主塔首創採用“M”造型,是澳門英文MACAO的首字母,也與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相像,寓意澳門三個島緊密相聯。

  澳門國際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被稱為當時的世界十大工程之一。機場跑道區建造在B幾澳門內仔島和路環島東側無掩護外海的人工島上,島與陸地由聯絡橋、聯絡道相連。由中交集團設計施工的人工島長3590米,南北段寬度分別為381.5米和269米。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由中交集團承建,主要包括境內車庫、旅檢大樓、境外車庫、市政及週邊工程以及配套設施等四大主體部分。

  澳門首個軌道交通項目——澳門輕軌氹仔線

  中國鐵建參建的澳門首個軌道交通項目——澳門輕軌氹仔線,全長9.3公里,共設11個車站,覆蓋氹仔的主要住宅區、舊城區和旅遊區,並連接澳門海、陸、空三個重要口岸,是澳門陸地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交通上的便利

  電力、通信進一步拉近了

  澳門與內地之間的距離

  ▲上世紀80年代,珠海輸入澳門奧貝變電站110千伏架空線路。

  1984年

  南方電網由110千伏珠澳AB線向澳門供電

  年供電量僅有0.47億千瓦時

  就在今年12月1日

  南方電網向澳門輸送電量累計突破500億千瓦時

  實現對澳門供電量的歷史新突破

  粵澳同輝,電亮灣區

  南方電網公司2019年預計

  全年對澳門送電約49.5億千瓦時

  年送電規模較1999年回歸當年增長約24倍

  12月13日,橫琴能源公司對橫琴口岸供冷系統正式投運,該項目是珠海市獻禮澳門回歸20週年重大工程。為此,國家電投制定了供冷保障實施方案及專項應急預案,派駐技術骨幹24小時值守,為通關旅客提供優質的冷産品服務。

  幾天前的12月15日

  央視新聞為慶祝澳門回歸20年的融媒體直播

  《海上看珠澳:一路歡歌 揚帆遠航》開始前

  在擁有67萬人口的澳門,

  56萬中國電信用戶都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 ↓

  此次直播是全國首次5G高清跨境跨網直播,節目從海上、陸地、空中多角度對澳門實景進行了全方位的直播。直播多個地方通過中國電信5G網路進行傳送,並由中國電信(澳門)公司進行技術支援和保障。除在央視新聞上實時直播外,信號還同步接入了中國電信澳門皇朝旗艦店的高清大屏↓

  5G+4K!澳門回歸祖國20年如此清晰動人

  從過去到現在

  中國不能沒有澳門

  澳門的生活方方面面也離不開內地

  △2018年5月,新興際華集團所屬廣東新興鑄管公司,發動全力生産出高品質離心球墨鑄管1900支,用於澳門市政供水及污水處理。

  △中國鐵建和中交集團承建的九澳水庫擴容重建後,採用正常蓄水位為50.5m,汛期蓄水至44.0m,鹹潮期蓄水至50.5m,總庫容約為81.37萬m3。該項目劃分為樞紐工程部分、輸水建築物部分及其他建築物部分。

  澳“門”不斷敞開

  兩地越來越近

  如果時間可以衡量距離

  那麼現在澳門和內地已幾乎是“零距離”

  從珠海出境到澳門,需要多久?

  2018年10月24日以前,在珠澳口岸完成出境、入境查驗這一流程大概需要半小時。2018年10月24日開始,這一時間被一條設在珠海澳門邊界的、帶有三扇閘門的自助通關通道縮短為30秒。

  這背後凝聚著中國航太科工資訊自助通關項目團隊幾百個日夜的系統研發、設備研製和數十萬次的數據測試。

  如果説之前的都是有形之門

  那麼澳門與內地之間還有一扇隱形的門這就是澳門的“心門”

  打開心門

  回歸後

  祖國向澳門敞開了懷抱

  澳門也向祖國敞開了心扉

  中國旅遊集團澳門國旅于1995年5月在澳門註冊成立,24年間為澳門與內地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用優質的服務溫暖融化了人們心間的隔閡。

  2018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中國旅遊集團運營香港往返澳門的熱門線路和港珠澳大橋穿梭的獨家線路。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分為港珠線和港澳線,兩條線24小時運作,投放約140輛穿梭巴士,平均發車間隔為10分鐘。車上整合了人臉識別、車距保持、智慧車載系統,能實時監控車輛情況並進行大數據管理,為乘客提供科技化、安全性的兩岸三地接駁服務。

  2019年12月16日,中旅巴士港澳機場專線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往來香港國際機場24小時巴士服務,為澳門跨境交通建設添磚加瓦,為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獻禮!

  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東方航空持續深耕澳門的航空市場,已是澳門機場運力佔比最大的內地航空公司。近十年來,東航澳門航線累計承運旅客266余萬人,累計執行航班2.2萬餘班次。

  除了旅遊往來

  人才交流也進入常態化

  中國建研院檢測中心與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在標準制定、互訪、技術交流與熱點問題諮詢等方面展開了廣泛和深入的合作。

  ↓↓↓

  未來

  我們的步調將更加一致

  祖國的大事記上有你有我

  通往幸福美好的路上

  一個都不能落下!

  △2008年5月3日,奧運聖火首次在澳門傳遞,南光集團代表作為火炬手參加聖火傳遞。

  今年國慶期間,《澳門日報》大篇幅報道了國慶閱兵和群眾遊行,以《國慶閱兵展盛世軍威》為題,重點介紹了首次公開亮相的東風-41核導彈、東風-17常規導彈等航太裝備。

  最後送上澳門回歸20年大禮

  ↓↓↓

  ▲ 新華社大片《60萬米高空看澳門》,衛星數據來自由航太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高分、資源、高景等系列衛星

  澳科一號衛星

  在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之際,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國家航太局簽署了關於地磁觀測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聯合研製項目的合作協定,推動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研製工作。

  該顆衛星被命名為“澳科一號衛星”,計劃于2021年擇機發射,主要用於地球科學問題研究。“澳科一號衛星”分為A星、B星,分別由航太科技集團和西北工業大學負責研製。

  作為一個央企人

  作為一個中國建設者

  在澳門成年禮之時

  可以驕傲的説

  你的過去我曾經參與

  你的未來我們奉陪到底

  祝願澳門前程似錦

  祝澳門同胞們幸福安康

  今天!全體同胞請盡情驕“澳”!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