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情滿濠江,習近平與澳門的三個故事

2019-12-19 17:55: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今年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20週年。習近平一直心繫澳門發展,自澳門回歸以來,習近平曾數次到訪澳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示中央對澳門繁榮穩定的重視以及對澳門發展的肯定。“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這些年習近平留下了許多與澳門的故事,情深意長。

  “一封特殊的來信”

  2019年5月,習近平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

  這封信出自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朋友們之手。信封和信紙上都是孩子們畫的彩筆畫。

  在信裏,孩子們自豪地給習爺爺講起學校的故事,特別是老校長杜嵐老奶奶,冒著生命危險,在1949年10月1日,帶領學校師生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

  “祖國就像媽媽一樣”,“祖國母親就是我們的堅強後盾。”孩子們講述著對“祖國母親”含義的理解,表達著長大後把祖國和澳門建設得更美好的決心。

  習近平很快給小朋友們回信,稱讚他們“畫的彩筆畫很好,説的話也很真誠”。

  習近平説:“我經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達的遊子對回到母親懷抱的渴望十分感人。”他勉勵小朋友們“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

  一堂文化“公開課”

  2014年12月20號下午,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鄭裕彤書院。幾十個師生正在教室裏討論“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現場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主席。

  “我先聽聽大家的討論,然後談談對你們學習體會的體會。”習近平的開場白令學生們感到輕鬆親切。在聽了學生們的發言後,習近平給大家上了一堂中華文化“公開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 講話中,習主席提到了幾本書,聊齋和魯迅的雜文,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他強調,讀這些書,開卷有益。這個過程中,要學習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獲得正能量。“一定要通過學習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

  習近平説,中華文化中,很核心重要的一條是愛國。“我們正從事著一項很偉大的事業,‘一國兩制’。”“‘一國兩制’事業是前無古人的,還在繼續深化發展。這個任務將歷史性地落到澳門青年人肩上。”“希望你們發揚擔當精神,去創造新的歷史!”

  一份帶給“老梁”的紀念品

  2014年,澳門回歸祖國15年之際,習近平來到祖國南海之濱的澳門考察訪問。

  12月19日,在看望了從事文員工作的居民譚玉娥一家後,習近平又走進碼頭工人梁志華的家。他同主人談家庭情況,談工作學習,談夢想前景,稱讚他們是和和美美的三口之家。

  當得知梁志華從廣東臺山來澳門工作定居,習近平説,隨著珠三角一體化建設,往來兩地會越來越方便。

  “老梁,給你帶了一份紀念品”,習近平指著一套景德鎮産的花瓶和食具説。一句“老梁”,喊出了領袖對人民的真情,喊出了祖國同澳門的血脈親情。

  “雖然我在他們家裏坐的時間不長,但仿佛在澳門推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澳門居民安居樂業的溫馨畫面。”習近平在當天歡迎晚宴上的致辭中説道。

  習近平指出,15年來,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巨大成就。這些進步和成就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掌握了自己命運的澳門同胞完全能夠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指引下,團結一心,自強不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習近平表示,作為前無古人的事業,“一國兩制”實踐不會一帆風順。他強調,我們既要從澳門發展取得的進步和成就中堅定信心、增添力量,又要清醒看到澳門內外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善於統籌謀劃、群策群力、乘勢而上。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