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近在內地求學創業的澳門青年

2019-12-18 10:3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融入是相互的,未來是共同的——走近在內地求學創業的澳門青年

  新華社記者陳舒 徐弘毅

  20年前,濠江之畔,澳門回歸祖國那一刻,人們充滿喜悅,期待著對內地有更多了解;如今,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已經在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交流中不斷獲益。

  澳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受澳門和內地緊密聯繫的驅動,來到內地求學創業,逐夢未來。

  澳門回歸祖國的時候,梁淑瑩只有2歲。在她的印象中,“回歸”是父母口中“街上不再亂了,沒有喊打喊殺的事情了,家裏條件越來越好”。

  20年後,祖國已與她的未來緊密相連:離畢業還有半年多,梁淑瑩已計劃將她的職業生涯第一站定在深圳。這位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大五學生坦言,選擇去深圳工作,除了離家近,更因為自己“很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

  “澳門很少有高校開設建築學專業,就業空間有限。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與此相關的企業和設計院有很多。擁有在內地工作的經驗,對我今後的職業規劃很有好處。”梁淑瑩説。

  這位自稱“閒不下來”的澳門女孩告訴記者,來清華讀書是自己年少時的夢想。“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內地同學比我想像中更有思想、更開放。在內地,每一天都很新鮮,都充滿無限可能,我希望在這裡書寫自己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內地高校開始向澳門學生提供免試保送生名額。20年來,越來越多的澳門學生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奔赴內地求學。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表示,今年內地高校在籍澳門學生已超6300名,新招錄學生逾2500名,在讀和錄取人數分別創歷史新高。

  談到來內地讀書的決定,18歲的澳門小夥何文楷直言“爸爸媽媽很有眼光”。

  這位北京大學法學專業大一新生説:“父母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很好,我去內地讀書,可以積攢一些經驗,以後去大灣區工作比較有競爭優勢。”

  儘管才入學兩個多月,何文楷自信地表示:“自己很適應,除了普通話‘麻麻哋(一般般)’之外,沒覺得自己和內地同學有什麼不同。我的內地室友們也很好相處。”

  何文楷的三個室友分別來自新疆、安徽、四川。學校方面稱這樣的住宿安排是為了幫助他們(港澳新生)更好地融入內地生活。

  “我之前就讀的澳門陳瑞祺永援中學一直是英文授課,現在是用中文,有時會有點跟不上,尤其是高數。”他説,“但我的室友們一直幫助我,老師還給我們組織答疑和輔導,很感謝他們。很期待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

  從大學校園到人生職場,從象牙塔到幹事創業,更多澳門青年將自己的夢想和未來與內地相連。

  與澳門毗鄰的珠三角地區,是不少澳門青年來內地就業創業的首選。隨著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這裡更成為澳門青年日益重要的創業基地。

  11月結束第二次進博會商務活動的鄭志達最近忙得不可開交。他正張羅著自己剛剛在橫琴註冊的晷匠時尚設計有限公司。

  “每次來內地參加展會,我都很期待。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很多業內同行和不少經銷商,這對我們這樣的小公司的發展很有好處。”鄭志達説,在進博會上,自己接觸到了一些意向合作夥伴,明年公司的自主品牌服飾有望在內地十余個銷售網點售賣。

  正因為看好內地創意設計發展潛力,鄭志達下定決心在橫琴設立公司:“橫琴有很多優惠扶持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則將內地和澳門聯繫了起來,雖然公司規模不大,只有五六個人,但我還是想來試試。”

  鄭志達説,自己決定來大灣區創業後,身邊朋友經常會關心自己的近況,不少人也躍躍欲試。“對我來説,來橫琴發展,就像是從澳門的一個街區搬到了另一個街區。”

  和鄭志達一樣,在澳門教育培訓領域已小有名氣的黎翰澄和林銘森今年也將目光投向了內地,他們計劃在珠海開一間網球培訓機構。

  “珠海近年來推進社區公園建設,拓寬了市民的文體休閒空間。同時,國際女子網球協會超級精英賽連續多年在珠海舉辦,網球已經成為珠海的一張名片。”愛好網球的林銘森説,“我們看好這一機遇,我們的網球培訓機構預計明年2月開業。”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僅在珠海橫琴自貿片區,一年中新增註冊澳門企業近500家,港澳企業超過3000家。

  “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大支援,給予像我們這樣的澳門青年很多機會,但舞臺再大你不上臺的話,就永遠只是觀眾。”黎翰澄説,“希望有意在大灣區創業的澳門年輕人儘快踏出第一步。”

  21歲的澳門女孩甘惠珊是南京師範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她的另一個身份是江蘇(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理事長。從親身認識內地,到幫助更多澳門學生了解內地、熱愛國家,甘惠珊一直在努力。

  “今年是澳門回歸20週年,我們蘇澳學生聯會舉辦了徵文、攝影比賽等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在內地讀書的澳門學生對國家發展和歷史的了解,也加強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她説。

  甘惠珊説:“不管是畢業後回澳門還是留在內地,我們(內地澳生)共同的願望都是希望祖國變得更好,希望澳門變得更好。這樣,我們才會更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