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守匠心 護傳承,減稅降費助非遺文化産業帶動更多創業就業

2019-12-17 19:15:00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字號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的瑰寶,然而由於手藝人多為傳統小作坊的生産模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民族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道阻且長”。2019年,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降費政策為各地民族文化産業發展帶來了機遇,極大地提振了手藝人們紮根行業、傳承技藝的信心,也帶動了當地創業就業。

 

減稅降費助返鄉繡娘巧手繡出致富夢

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苗族婦女們世世代代靠刺繡來記錄歷史的大事件和表達心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精美的苗繡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距中國“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不足20公里的花垣縣石欄鎮,原本不起眼的苗繡産品,在“創客”石佳返鄉經營後,在短短的時間裏走出苗家山村,走進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府邸,走上巴黎國際一線品牌秀場。


2017年7月,懷揣著對故鄉的牽掛,在外創業有成的石佳回到故鄉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創立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第一件事就是開展“讓媽媽回家”的公益培訓項目,聘請四位苗繡非遺傳承人指導培訓農村留守婦女。公司成立一年來,培訓了700名余鄉親,其中356名留守兒童的媽媽成了熟練繡娘。繡娘們通過基地上班和在家接單工作,實現了脫貧增收和照顧家庭兩全其美。
創業的路途免不了艱辛,減稅降費政策填平了路上的坎坷。2019年減稅降費“利好”紛至遝來,這為逐夢正酣的石佳卯足了勁頭。“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系列政策,小微企業受惠面很大,讓我們這種初創企業如沐雨露陽光,發展底氣更足了。”談及減稅降費政策,石佳喜笑顏開。


“今年上半年,受益於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的政策,公司僅增值稅就少繳了5900余元,全年增值稅預計減稅在1萬元左右。企業所得稅、‘六稅兩費’多重優惠疊加,切切實實減輕了公司負擔。”公司財務負責人吳雅旋的減稅賬算得細緻,“年初以來,花垣縣稅務部門的減稅降費輔導精準,‘減稅降費連心卡’‘十八洞辦稅服務點’等服務形式不斷創新,該落實的政策一項不漏,辦稅服務很貼心,讓我們更安心。”
“今年公司已在北京、濟南、長沙等地開設了5家共1500平米的自營旗艦店,銷路廣了,辦好公司的勁頭更足了。下一步我們將以苗繡基地為中心,串聯特色石林、水庫、溶洞、苗寨等旅遊資源,打造苗族文化風情園。目前,公司已經拿到第一期融資3000萬元。”談起公司未來的發展,石佳滿懷信心。

 

減稅降費助苗族蠟染描繪“最炫民族風”

丹寨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這裡聚集了全球最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苗族蠟染已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有“東方第一染”之稱。

十年前,安徽池州籍棉紡織行業企業家寧曼麗到黔東南旅遊,偶然間路過丹寨,接觸蠟染技藝的同時驚嘆于這方水土的鐘靈毓秀,於是她關掉了池州的家傳紡布工廠,到丹寨縣龍泉鎮投資成立了貴州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

如今,貴州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從事苗族民間蠟染、民族工藝品、蠟染技術培訓等“一條龍”的蠟染企業。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讓這家蠟染企業更加堅定了傳承和發展民族工藝的信心。

“作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以2018年銷售收入85.2萬元計算,公司2019年預計減免增值稅2.5萬元,再加上企業所得稅、城建稅及各項附加稅費優惠,公司全年減稅降費預計超過3.5萬元,真的很感謝國家的減稅降費好政策。”寧曼麗興奮地跟到訪的稅務幹部算起了“減稅賬”。

2019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不僅僅為企業帶來稅收利好,還産生外溢效應。目前公司擁有2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專利,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隨著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落地,企業做強民族特色産業信心倍增。
企業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也不忘回饋社會。從創業初期僅僅有6名繡娘畫師,到今年6月已聘請了48名專職人員製作蠟染紋理模版,她們中不乏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還不包括在家自産紡布、蠟染且産品由企業收購的家庭。十年過去了,寧曼麗仍然堅持著把蠟染藝術宣傳好、保護好、傳承好的初心,儘自己的努力擴大丹寨苗族蠟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都能接觸認同中國民族文化,感受這股“最炫民族風”。

減稅降費見證了寧曼麗對蠟染技藝從營生到事業、從初識到熱愛的蛻變過程。不畏前路漫漫,有了減稅降費的助力,苗族蠟染藝術將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

 

減稅降費“大棋局”普惠“永子”傳承

“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是《徐霞客遊記》對雲南保山“永子”圍棋的由衷讚美。始於明朝的“永子”圍棋,因棋子因其細糥如玉、觸子心舒,被譽為棋中“國寶”。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對大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2019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為“永子”傳承發展帶來更多動能。

雲南省保山市古稱永昌郡,所産圍棋被世人冠以“永昌棋”,亦稱之為“永子”。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保山地區多次歷經戰亂,“永子”燒制技藝一度失傳。1964年3月,陳毅元帥到雲南視察,得知保山已無人燒制永子時指出:“傳統的工藝要恢復,我不相信保山就無人再燒出永子來。”

2003年,“永子”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李國偉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摸索,終於找回失傳近百年的煉造技藝,讓國寶“永子”重現棋枰。

“‘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産,把‘永子’文化傳遞給大家。然而,從一個匠人轉換到市場經營者的角色,要面對的困難很多。” 李國偉介紹,“‘永子’的燒制的原材料都是雲南産的寶玉石礦物,近年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非常快,以‘南紅玉’為例,從原來不到兩千元一噸漲到幾百元一克,在成本上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了解到企業困難後,稅務部門迅速開展精準政策輔導,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從個人購進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抵扣的實際困難,同時結合2019年新增的減稅降費政策,重點對增值稅稅率下調、不動産抵扣、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抵扣政策進行政策宣講,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稅收紅利,降低生産成本。
歷經16年的發展,“永子”製作技藝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永子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李國偉獲“第七屆青年創業省長獎”“雲嶺首席技師”。“永子”先後到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和展示,以“永子棋廠”“永子棋苑”“永子産業文化園”以及“永子小鎮”為中心的産業鏈帶動當地就業5000余人。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國偉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就企業創新發展、企業智慧財産權保護、減稅降費助推企業轉換動能等方面建言獻策。他對稅務部門主動到府送政策送服務、回應企業的關切和訴求、幫助弘揚傳統國粹的民營企業發展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感謝。
李國偉説:“近年來,稅收優惠為我們節省資金100余萬元,國家的好政策為企業加速升級轉型注入了強勁活力。我們作為傳承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企業,一定借國家減稅降費的‘東風’,專注工藝研發傳承,加快‘永子’走向世界的步伐!”

來源:湖南稅務、貴州稅務、雲南稅務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