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國兩制”是澳門長治久安的最佳制度保障

2019-12-16 16:19: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週年紀念日。這20年,是澳門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20年,是澳門百姓獲得感不斷提升的20年。背靠祖國大陸,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讓這個方圓不足33公里、人口不足64萬的小城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成為每人平均GDP位居世界第二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載的風雨歷程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背靠祖國大陸,經濟發展日漸繁榮

  回歸前,澳門經濟凋敝,連續4年負增長。1999年,澳門GDP為518.72億澳門元,政府財政盈餘僅3.2億澳門元。回歸後,與內地的融合發展讓澳門經濟一改頹勢,2018年本地生産總值高達4447億澳門元,是回歸時的8倍多,財政盈餘538.7億澳門元,是回歸初的168倍。

  2003年非典疫情後,澳門經濟遭受重創,中央政府試點實施個人自由行政策,紓解澳門經濟面臨的壓力;伴隨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澳門經濟出現井噴式發展,逐步成為世界最發達富裕的地區,每人平均GDP從回歸前的1.5萬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8.3萬美元,遠超美日等國。

  近年來,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經濟和産業結構更加靈活多元,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2013年至2018年,博彩業增加值佔澳門整體經濟的比例從63%下降到50%。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更為澳門的蓬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將化為現實。

  關注社會民生,百姓生活不斷提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回歸前,澳門治安問題嚴重,失業率高企,社會弊病叢生,營商環境更是無從談起。回歸以後,澳門政治穩定,社會治安不斷改善,外部投資蜂擁而至,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民生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項目”共21項中,民生項目佔了16項。良好的民生保障政策之下,澳門的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初級衛生保障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2018年,特區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開支達180.5億澳門,覆蓋了澳門人養老、教育、醫療、交通等多個方面。

  貫徹特區基本法,法制建設更加完善

  澳門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穩定的內外部環境,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石。20年來,中央政府始終堅持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干預特區政府自治範圍內的事務,堅決支援澳門特區政府嚴格依法行政。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推動制定了627部行政法規,特區立法會制定頒布290部法律,特別是2009年順利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為澳門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回歸20年,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真實寫照,“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是澳門實現經濟更穩、民生更實、法治更強的最佳注解。澳門的經驗證明,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堅決貫徹實施好“一國兩制”是實現澳門長治久安的最佳制度安排,也是中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最佳方式。(卜衛軍)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