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善民生,幸福安康人心暖(2019中國經濟觀察⑤)

2019-12-15 16:5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歲末探民生,百姓的感受最真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搬出土房住樓房,住得敞亮,生活方便,真舒坦!”説起一年最大的變化,山東省莒縣城陽街道孫孝榮老人對棚戶區改造豎起大拇指。

  “藥價降幅真大!我用的這種藥,一下降了2/3,負擔輕多了。”山西省太原市居民余晨最滿意藥價改革帶來的實惠。

  “每天上午課間,有免費牛奶和雞蛋,同學們都喜歡營養餐!”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小學學生曹梓明開心地説。

  ……

  小故事匯成民生成績單。

  措施有力度

  百姓獲得感實實在在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居民收入會縮水嗎,就業形勢會趨緊嗎,民生指標會受影響嗎?一系列惠民政策舉措密集出臺,讓這些擔心一一化解。

  ——政策給力,民生投入只增不減。

  “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財政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嚴管部門支出,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

  真金白銀惠民生。看數據,今年前10月,全國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同比增長9.2%、8.7%和9.9%。“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共用發展成果,才是高品質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鄒一南表示。

  ——精準發力,“飯碗”端得更穩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隨著穩就業措施落地,新崗位、新業態進一步壯大,就業潛力持續釋放。

  “走,該開工了!”早上7點,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的騎手王靈斌利索地套上灰色外套,開始一天的工作。“城裏的活兒好找,只要你肯出力氣,就能掙到錢。”王靈斌算起收入賬:一天送40多單外賣,一個月能掙8000多元。從農村來到城市,全家實現脫貧。

  看全國,從發展服務業到産業升級,從減稅降費到開設創新創業快車道,從培育新職業到加強人才培訓……一項項就業優先政策加快落地,打開廣闊的就業空間。更多企業信心強了,就業崗位穩了,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多措並舉,“錢袋子”更鼓了。

  “工資漲了,個稅降了,這一漲一降真實惠!”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尼電子公司工人李懷俊年底盤點,心裏美滋滋的:每個月工資收入6000元,年底還有2萬元年終獎,今年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能省出不少錢。

  今年經濟大盤平穩、結構優化,帶動收入“蛋糕”不斷做大。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13020元,增長8.6%。收入做加法,負擔做減法,個人所得稅改革累計每人平均減稅1764元。

  ——保障有力,“安全網”更牢了。

  “現在看病負擔輕了,上個月剛報銷了2700多元。”雲南省鎮雄縣以古鎮安爾村,剛剛出院的村民權朝燕説。為防止因病返貧,縣裏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達91.5%,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如今,基本保障應保盡保,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水準穩步提高。今年前10月,全國棚戶區改造開工300萬套,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出棚進樓”。

  改革有深度

  群眾幸福感真真切切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醫藥改革持續釋放紅利。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公佈2019年新一輪醫保藥品準入談判結果:97個藥品談判成功,其中70個是新增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60.7%。

  “降了降了!以後能省不少錢。”北京市民何珉格外高興,“今後如果更換新藥,還能享受醫保政策,真是個好消息!”

  不只是醫療衛生領域,2019年民生改革紮實推進,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瞄準難點、堵點、熱點,改出了群眾真切的幸福感。

  ——改革瞄準難點,疏解百姓的煩心事。

  破解辦證難、辦事難,審批長跑成了“短途接力”,讓百姓少跑腿、不鬧心。走進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行政審批中心,審核窗口不見昔日的人頭攢動,沒有往日排隊叫號的繁忙,今年這裡推出10項“放管服”改革,網上可辦政務服務事項達到96.7%。“辦結時間從3天縮減為10分鐘!”宿遷源鑫匯商網路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顧源城再也不用為辦理髮票發愁了。

  在全國,各地加快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醫保卡智慧化,掛號、預約更便宜;個稅抵扣自己辦,手機APP輕鬆搞定……到今年底,全國網上可辦的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將超過90%。

  ——改革打通堵點,讓民生保障更優質。

  調低社保繳費基數,降低參保門檻,更多人被納入社保保障範圍;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

  7月7日,得知瀋陽市調整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市民徐曉歡第一時間就幫愛人辦理了檔次變更手續。“繳費基數降低近2000元,以前只能按最低檔次參保,現在上調到第三檔,退休後多領不少錢!”而北京市八角街道的楊慧珍,最滿意家門口的社區養老:“我天天都來養老驛站,‘刷臉’就能吃飯,省心又省錢,還能會會老夥伴!”

  ——改革跟蹤熱點,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推動小區配套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園,緩解“入園難、入園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從“吃得飽”邁向“吃得好”;人口流動加快,長三角率先探索醫保“一卡通”……

  “改革的力度之強、措施之實,使人們對改善民生更有信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

  發展有溫度

  生活邁向更高品質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更注重民生為本、提升發展溫度。

  ——既要生活精彩,也要人生出彩。

  “好政策讓我輕裝前行,我的新店馬上就要開業了!”河南小夥王爍興奮地説,得益於創新創業政策,自己在家鄉鄭州開起了低卡餐廳。“餐廳主打健康、低脂、輕食,很受年輕人歡迎,這是我喜歡的事業!”

  今年以來,各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減稅降費等普惠性政策進一步落地,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前10月,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97萬戶。

  ——既要有錢花,也要願花錢。

  “世界這麼大,咱也能去看看。”這個冬天,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的退休老人孫春發帶上老伴,來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擴大消費,今年政策供給加力。十部門聯合發文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擴大金融、電信、養老、醫療等領域對外開放;衛健委加快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這些政策“大禮包”,送到了消費者的心坎上。數字見證了百姓的好日子: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消費不斷升級,結構持續優化。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山坡有‘被子’,老表才有票子!”江西省石城縣竹溪村農民陳南昌介紹,當地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讓河流變清,荒山變綠,村民吃上旅遊飯,過上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保護生態也是改善民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打贏藍天保衛戰、治污攻堅戰,一系列強有力舉措向污染宣戰,美麗中國增添更多亮色。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大講堂、戲臺子,安徽省六安市楊公村的農民文化樂園裏,村民們濟濟一堂。“黨中央,吹號角,扶貧政策幾十條;改變貧困靠自己,好吃懶做幹受窮;沒錯!……”這就是曾去省裏表演的“三句半”。“如今有了文化樂園,村民們看看節目、上上網,鄰里之間矛盾少了。”駐村工作隊張柏松説。

  百姓不僅吃好穿好,更活出了精氣神。“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特徵明顯,人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正從物質生活領域向精神文化層面延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説。前三季度,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766元,同比增長13.5%,增速位列各類支出之首。

  一個又一個民生新亮點,展現了黨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懷,讓人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的一年,我們必將收穫更多溫暖、綻放更多精彩!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