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9年,習近平這樣談高品質發展

2019-12-12 14: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學習進行時】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科學決策,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高品質發展,闡明瞭許多關鍵問題,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今年以來習近平關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述,與您共同學習。

  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準還不適應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我們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這個重點,推動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2月22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要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産業體系。

  ——4月17日,在重慶考察時強調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驅動下,人工智慧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高度重視創新發展,把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5月16日,致第三屆世界智慧大會的賀信

  要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聚焦主導産業,加快培育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走出一條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路子。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5月22日,在江西考察時強調

  我們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促進互聯互通、完善社會保障措施等,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要營造有利市場環境,尊重、保護、鼓勵創新,提倡國際創新合作。

  ——6月28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時強調

  國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高品質發展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打好三大攻堅戰尤需付出艱巨努力。我們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7月16日,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

  要增強信心、保持定力、堅定底氣,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既要看到經濟運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又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扎紮實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 7月29日,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時強調

  要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9月18日,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的重要指示

  中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正積極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10月11日,致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的賀信

  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

  ——10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今後,中國將繼續針對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中國經濟發展有著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中國將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更多機遇。我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

  ——11月22日,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強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