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解碼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的“隱形翅膀”

2019-12-11 16:4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澳門12月10日電(記者王晨曦 齊悅)一個人口幾十萬的小城,從回歸前産業結構單一、經濟陷入衰退,到如今每人平均GDP位居世界前列、逐漸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經濟在回歸祖國後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

  20年來,澳門本地生産總值從回歸之初的519億澳門元(下同)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元,2018年每人平均GDP達67萬元。本地居民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可謂是對這場巨大變化的注解。

  借力國家政策發展旅遊休閒

  旅遊休閒業無疑是澳門的名片,也是澳門經濟的支柱産業。在國家政策支援和澳門特區政府與業界齊心努力下,旅遊休閒業在這20年間獲得了飛速發展。酒店房間數量從20年前的9000增長到如今4萬以上,接待遊客數量從700萬增長到2018年的3580萬。

  “澳門過去20年的旅遊發展得益於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央政府的諸多有利政策。”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説。

  2018年,包括酒店、餐飲、零售和博彩業在內的旅遊休閒相關産業已穩居澳門經濟的半壁江山。當年澳門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上升5.8%,其中酒店業和博彩業的增加值分別上升11.4%和10%。

  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回憶説,2003年非典疫情後澳門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當年中央政府就批准了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感覺澳門一下子有希望了”。現在,澳門旅遊學院每年都要擴招學生,以滿足當地旅遊業界對旅遊人才的需求,很多學生在實習的時候就被企業預訂了。

  在巨大的市場紅利和政策支援下,澳門從政府、業界到普通民眾都意識到旅遊業是發展經濟的正確方向。旅遊局從2013年起面向市民推廣“澳門旅遊認知計劃”,促進市民對旅遊業的了解和支援,提升澳門整體的旅遊環境,至今已有13萬人次參與。

  選對了路子,用對了政策,旅遊業不僅為澳門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也成為澳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澳門成立大灣區城市旅遊合作聯盟,推進粵港澳共用區域旅遊資源,構建大灣區旅遊品牌。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特區政府2019年施政總結中提出,要推動以旅遊休閒為主軸的旅遊發展模式,充分利用綜合度假設施和國際級娛樂及節日盛事,並深化建設“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大力宣傳澳門歷史文化底蘊,展現澳門獨特的文化旅遊內涵。

  經濟適度多元初見成效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句話,來形容澳門回歸前後經濟的變化:“回歸前澳門經濟衰退,回歸後逐步恢復經濟增長,可以説是‘站起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援下,澳門可以説實現了‘富起來’。”

  他強調,這個“富”不僅指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澳門的經濟和産業結構相比回歸前更加靈活多元,澳門居民的就業選擇更加豐富,經濟的品質也有很大改善。

  他表示,澳門近年來已經涌現了一批頗有亮點的行業,例如特色金融、會展業、文創業、以中醫藥産業為主的大健康産業,雖然從規模上和旅遊休閒業還無法相比,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進一步發展的行業抓手已經出現。

  經濟財政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博彩業增加值佔澳門整體經濟增加值的比例從63%下降到50%。2013年至2017年,澳門除博彩業之外的主要行業年産值從2800多億元增長了29.7%,其中金融業增長65%,不動産和工商服務業增長37.8%,餐飲業增長33.5%。

  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為例,從2011年成立至今已建立了企業研發、總部、貿易等功能齊全的孵化基地,累計註冊企業159家、簽約入駐企業76家。産學研一體化平臺已經開始全面運作,以澳門為窗口的“以醫帶藥”國際化推廣模式已開始複製推廣,並初見成效。

  文化産業對澳門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從2015年至2017年持續上升。2017年文化産業的服務收益按年上升4.8%至70.8億元;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23.8億元,上升6.9%。現在,澳門的文創企業已超過2000家,員工超過1萬人。

  澳門所長滿足國家所需

  澳門的經濟規模雖然不大,但在近年來積極參與多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融入國家發展、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用自己獨特的優勢滿足國家的發展需要。

  澳門依託自由港和人員往來便利的優勢發展會展業,近年來已經形成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包括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葡語國家産品及服務展等,共有8項會展獲得國際展覽業協會的認證。

  會展業不僅和旅遊休閒業相互促進,推動了澳門的酒店、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的發展,而且為國家對外經濟合作搭建了溝通平臺,幫助企業內引外聯,發揮了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作用。

  賽利婭費雷拉是澳門一家葡萄牙食品飲料代理商的總經理。2019年11月,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組織包括費雷拉在內的一批葡語國家企業代表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舉辦了産品推介與商業配對活動。

  “這次上海之行收穫頗豐,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龐大,也加深了對中國消費需求的了解。澳門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給予我們很多幫助,他們主辦的各種展覽會、推介會、考察團、商業對接活動使我們有機會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大大拓寬了産品銷售的區域。”她説道。

  為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每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在澳門與澳門貿促局合辦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2019年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50多家企業機構和2000多名政商學界代表參加,其中包括50多位部長級以上的政府官員。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表示,基建論壇聚焦行業熱點和趨勢,匯聚業界精英,凝聚全球共識,併發布《“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等行業權威報告,推動了國際基建業界及相關各方的務實合作。同時,澳門也通過組織論壇活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