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字引領逆週期調節

2019-12-09 20:00: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預期下,明年經濟運作要保持在合理區間,意味著穩增長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逆週期調節政策將相應加碼。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會議多次提到“穩”字,既包括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也包括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還包括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

  穩是進的前提。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下,經濟穩、政策穩、信心穩更顯重要。

  不確定性風險增多是明年穩增長分量加重的主要原因。綜合已有資訊分析,明年全球經濟增長依然乏力,外需仍可能面臨衝擊;內部經濟增長中樞下移,通脹中樞可能有所抬升,投資增速修復緩慢,消費下行壓力加大。這從近期學界關於經濟增速是否要“保六”的爭論可見一斑。經濟增長已從高速轉向中高速是共識,分歧則是要不要加大政策刺激力度確保6%的GDP增速。實際上,目前,提高經濟品質的要求凸顯。穩增長主要目的在於確保經濟不會短時間失速,保持就業良好態勢,為改革發展營造較好經濟環境。從四季度以來調控舉措觀察,穩增長已從加強基建投資、專項債額度提前下發、推進核心都市圈發展等方面發力。

  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政策仍是明年穩增長主要政策抓手。在繼續推進減稅降費背景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明年穩增長的一大重點,專項債、部分項目資本金降低、政策性銀行貸款支援力度加大等措施將助力解決相關融資問題;貨幣政策重在從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準以及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釋放流動性都具備足夠空間,偏寬鬆的操作料成常態。以大都市為核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是明年經濟發展一大亮點,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有望取得實質進展。

  穩增長不是調結構、促改革的對立面,而是有機統一的整體。調控政策發力重在長短相濟,逆週期調節措施短期對衝經濟下行壓力,中長期彌補基建、區域發展等短板,釋放改革活力。因此,短期經濟下行有壓力但不必過度悲觀,穩增長“彈藥”充足但無需擔憂“大水漫灌”。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