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講好憲法故事讓憲法之光普照追夢之路

2019-12-08 11:04:00
來源:中國甘肅網
字號

  哲人盧梭曾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也就是説,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把憲法交給人民,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憲法與自己利益的“親密度”,使憲法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就能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今年12月4日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 本週也是第二個“憲法宣傳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説“中國之治”本質上是“制度之治”,其核心則是“憲法之治”。設立“國家憲法日”,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就是要講好憲法故事、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讓憲法信仰植根人心,讓憲法精神薪火相傳。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也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弘揚憲法精神,必須抓好宣傳教育。憲法只有走入現實,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要借助廣播、電視、報刊及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創新宣傳教育方法手段和載體,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講好憲法故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要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説服力,推動宣傳教育活起來、落下去,成為凝聚法治共識、強化法治信仰的“運載火箭”,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法治根基。

  弘揚憲法精神,必須堅持德法共治。憲法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這種定勢和定律,決定了符合人民群眾道德意願、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的憲法,就會為人們所信仰、所遵守。雖然憲法和道德有著各自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和功能,但憲法本身也內含著道德判斷、體現著道德取向,只有緊密結合、協同發力,實現德法共治,才能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要充分發揮好道德與法律的自律與他律、內規與外治互濟的作用,推動憲法精神落地生根,使文本上的憲法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讓憲法之光普照我們的追夢之路,保障我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

  弘揚憲法精神,必鬚髮揮“關鍵少數”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事實證明,學習憲法、尊崇憲法,首先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法治、反對人治。只要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憲法意識,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規則、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帶頭推動憲法實施,就能放大憲法之光,帶動全社會尊崇憲法、信仰憲法,就能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變成現實和事實,使憲法之基更加鞏固,憲法之威更加樹牢,憲法之效更加彰顯,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有力的憲法保障。(林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