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邁向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新征程

2019-12-07 16:1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再加速。剛剛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科創産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對外開放、體制機制6大領域進行了部署,明確了“施工表”“路線圖”。其中,“加強協同創新産業體系建設”排在各項任務首位。

  加強協同創新産業體系建設,長三角地區優勢獨特。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臺光量子電腦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全球首次實現電子溫度1億度電漿體運作、全球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作為國內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科創資源豐富,擁有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5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34個國家高新區,全國約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佔全國三分之一左右,G60科創走廊共建共用呈現良好態勢。經過多年發展,這裡也是國內産業發展的高地,産業門類齊全,集群效應突出,綜合競爭能力強,在電子資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産業集群。

  加強協同創新産業體系建設,長三角地區責無旁貸。

  長三角地區位於我國參與全球産業分工與國際競爭的前沿,承擔著落實國家各項發展戰略、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使命。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經濟優化升級交匯融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地區,增強長三角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應,對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加強協同創新産業體系建設,要走“科創+産業”道路,依託創新鏈提升産業鏈,圍繞産業鏈優化創新鏈,促進産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勢,為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共建共用,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有關方面要加強科技創新前瞻佈局和資源共用,聯手營造有利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生態,建設重大原創成果策源地。破除制約長三角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共建科技資源共用、人才交流、技術轉移轉化、工業網際網路等重點平臺,加快科技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把長三角地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高地。

  優勢互補,合力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上海發揮龍頭帶頭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發揮好江蘇製造業發達、科教資源豐富、開放程度高,浙江數字經濟領先、生態環境優美、民營經濟發達,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業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攜手將長三角地區打造成全國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創新高地,聯合打造一批高水準服務業集聚區、創新平臺和高端服務品牌。

  根據《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長三角科創産業融合發展體系將基本建立。一個動力更強、結構更優、品質更高的經濟增長極,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劉洪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