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正在閱讀:學習故事|習近平和志願者的故事

2019-12-05 19:34: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希望你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3年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時曾這樣勉勵志願者。今天,是第34個世界志願者日, 本期“學習故事”帶您一起回顧習近平和志願者的故事。

  錦書云中來

  尺牘傳深情

  一封寄給志願者的回信

  激勵著無數青春在志願服務中綻放

  六年前

  華中農業大學一群同學坐在一起

  交流著自己紮根深山支教10年的體會

  這時

  有人提議

  “給習近平總書記寫封信彙報彙報”

  就這樣

  一封滿載成果的信寄出了

  這封信

  引出了總書記和志願者之間

  一段動人的故事

  那封彙報信寄出之後

  同學們收到了

  總書記百忙中寄來的回信

  信中勉勵同學們

  “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

  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收到回信的這群學生來自

  “本禹志願服務隊”

  徐本禹

  是一個想走出鄉村的農家少年

  是把勤工助學掙的錢也捐了出去的人

  是被一篇報道牽引到貧困山區的志願者

  是放棄讀研究生機會去貧困山區的支教人

  去貴州省大方縣看望他的老師

  把他支教的照片放在了網上

  “兩所鄉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的故事

  感動了千萬網友

  在他的感召下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者行列

  也就有了“本禹志願服務隊”

  這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服務隊

  成立於2005年

  十餘年來紮根基層

  情牽西部

  接力式選派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進行支教支農

  關愛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彝族姑娘康勝美

  就是“本禹志願服務隊”的第一批受益者

  11歲那年

  因為家庭困難

  她輟學到貴陽打工賣臭豆腐

  一頭是烤爐

  一頭是簡易桌凳

  瘦弱的她挑著擔子

  走街串巷

  每月只掙100塊錢

  半年後

  聽説有大學生到家鄉大方縣支教

  她立刻返鄉到為民小學求學

  在這裡

  她遇到徐本禹

  在徐本禹的資助、輔導下

  她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康勝美以全村第一的成績考上貓場中學

  又考取畢節民族中學

  可是

  剛入高三

  她的母親查出肺癌

  一邊照顧母親

  一邊復習、考試

  成績一再下滑

  康勝美回憶説:

  “那是最暗淡的日子,每天都想放棄”

  是“本禹志願服務隊”對她再三開導、鼓勵

  她才挺過了那段艱苦的日子

  考上了武漢的一所高職院校

  2014年康勝美大學畢業

  她把總書記給“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

  又拿了出來

  讀了一遍又一遍

  ……

  因為

  她要在回信中

  尋找著人生重大抉擇的答案:

  是留在城市工作

  還是回鄉支教?

  “我深信只有激情奮鬥的青春、頑強拼搏的青春、為人民奉獻的青春

  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康勝美決定了

  要接過支教老師的接力棒

  回貴州,去支教!

  字字見真情

  句句潤心田

  一直以來

  習近平十分關心志願服務工作

  肯定“本禹志願服務隊”

  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

  致敬“郭明義愛心團隊”

  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勉勵“南京青奧會志願者”

  用青春激情打造最美“中國名片”

  在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裏社區

  稱讚志願者們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

  ……

  中南海連著最基層

  人民領袖和人民群眾心貼心

  從一份殷殷囑託的回信

  到一份“去山裏支教”的決然

  一個個志願者

  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走到哪

  就溫暖到哪

[責任編輯:劉洪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