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長城評論】多措並舉穩預期,呈現一個穩健的“中國預期”

2019-12-04 18:01:00
來源:長城網
字號

  信心比黃金還要重要,而穩預期就是穩信心。僅此,就能感受到穩預期在“六穩”中的分量。別看穩預期居“六穩”之末,但“六穩”的關鍵或最終指向是穩預期,“穩預期”不僅是實現其他“五穩”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推動改革發展的動力源泉。

  多措並舉穩預期增信心,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性,向世界經濟注入穩健的“中國預期”,觀察即將走過的這一年,這樣的感受尤為深刻。

  穩健的“中國預期”必然穩在長期。相比之下,以遠景規劃和戰略目標為導向的長期預期,更利於推動市場主體圍繞政策目標形成穩定的經濟行為,也更利於高效的國家治理。從國家一系列政策舉措來看,聚力的正是長期預期,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通過減稅降費、簡政放權、培育新動能、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為市場鬆綁、為企業騰位、為百姓解憂。這些連續穩定的方針政策,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預期。只有改革超預期才能穩預期,“改革線”在這一年被越拉越長,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抓緊就黨中央明確的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進行研究和部署,實現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確保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

  穩健的“中國預期”必然“穩”中有“進”。求穩,不是説停滯不前,一潭死水,而是以穩應變,穩步前行。強調“穩”與 “進”的辯證統一,以“進”保 “穩”,以“穩”促“進”,這在“六穩”又尤其是穩預期上有著充分體現。説到底,穩預期是為了更好的前行,為了更大的“進”。從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裏名列前茅,繼續延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勢頭,充分彰顯了一個大型經濟體的強大勢能和巨大韌性。這也有力印證,預期穩,信心增,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新投資熱情,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進而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穩健的“中國預期”必然給世界以信心。好的預期連著好的政策堆集與釋放,連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連著生機勃發、穩健成熟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市場的看好度對穩預期“穩”得如何既是映照更是檢驗。即將走過的這一年,“非常看好中國市場”成為經濟全球化浪潮裏的最多表達,而這樣的表達更是實實在在轉化為外商進行角逐中國市場的一個個行動、一道道選擇。數據顯示, 1-10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3407家,平均每天有近110家外企誕生。實際使用外資7524.1億元,同比增長6.6%。總體看,中國今年利用外資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預計全年吸收外資規模將繼續保持穩定。

  相對於其他可以用數據衡量的“穩”,“預期之穩”自身不易量化,只有折射到其他的“穩”上面,才能評判“預期”是穩還是不穩。即將走過這一年,通過對“六穩”的觀察,我們更加堅信,“穩”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徵,“進”是中國經濟超大規模優勢和制度優勢疊加的必然結果。更加堅信,中國經濟發展有著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劉洪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