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使命激發新動能(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2019-11-24 11:5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冬日沿海,創新發展熱潮涌動,走進我國東部地區,探尋發展新律動。

  “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擘畫新藍圖、提出新要求,東部地區再擔新使命。改革開放先行之地如何開闢發展新境界,再立時代的潮頭、發展的潮頭?

  憑海觀瀾,儘是銳變的新景。從總量到品質,從規模到結構,從速度到效益——發展的著力點在變,指揮棒在轉,新動能在加速釋放。

  潮起潮落,盡顯不變的篤定。改革不停步,開放再出發,創新無止境——探路的銳力不減,勇氣依舊,闖勁更足。

  新與舊的迭代

  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南,盡頭便是浙江杭州拱墅區。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燃煤用量一度佔杭州主城區2/3,如今騰籠換鳥,數字經濟正在拔節生長。

  高處俯瞰,快速生長的“智慧網谷”小鎮,輪廓清晰:順豐全球研發中心已經完工,聯想集團區塊鏈和人工智慧業務大樓正拔地而起……

  “這裡曾是低端物流、商貿和城中村的聚集區,現在定位數字傳媒、雲服務、大數據應用、未來産業等四大功能區塊。”相關負責人介紹,小鎮招商,氣魄不小,産值每年“畝産”2500萬元,是項目起步門檻。

  新舊迭代,産業騰挪。拱墅區樣本雖小,卻能折射出東部地區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之變。

  一路領跑,東部地區經濟也最先遭遇成長的煩惱。企業鋪天蓋地,但“低小散”多,“高精尖”少,“5萬件襯衫抵不下一架機床”,透著汗水型經濟的尷尬;增長高歌猛進,可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資源供應日益趨緊。

  突破傳統路徑下的發展天花板,必須率先邁過轉型升級的坡與坎。東部地區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産業佈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結構調整先人一步——

  從“全球每3件玩具就有1件來自東莞”到“全球每4部智慧手機就有1部東莞造”,“世界工廠”東莞,實體基石不改,産業結構日新,如今每平方公里就有兩家高新技術企業挺立。“結構調整當然有陣痛,如果不能咬緊牙真調、沉住氣快調,就沒有今天的騰籠換鳥、煥然一新。”這是廣東人的毅力與決心。

  産業升級一馬當先——

  10年前,當物聯網還只是大多數人“産業詞典”裏的新名詞,無錫就開始大膽佈局。去年,無錫物聯網相關企業超2000家,營業收入達2600多億元,産值規模佔全國1/4。“對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引來10個,只要成功一個,政府的錢就沒白花。”這是江蘇人的遠見與執著。

  如今在東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人心,引領經濟發展走向增長動力轉換的更高形態——

  山東傳統産業佔70%,結構性矛盾突出。“必須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山東發展的具體舉措,率先在北方地區做好動能轉換大文章。”2018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這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山東正在匯集新優勢、釋放新潛力。去年,工業機器人、伺服器産量分別增100%、76.2%,生鐵、水泥産量分別增1.8%、降4.5%。

  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創新引領,東部澎湃新動能——

  今年4月,上海張江人工智慧島開門迎客。5G覆蓋,智慧家居環繞,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冰箱,都有著管理食物新鮮度的“大腦”。這不是概念中的“黑科技”,而是成熟産品的集中展示。短短兩個多月,人工智慧島上已有十幾家全球頂尖企業入駐。

  “一些東部省份已經走出結構調整陣痛期,新動能的成長超出預期,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一年多前,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曾如此評價。

  破與立的並舉

  深化改革突破體制藩籬,制度創新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今年春節剛過,上海決策層的第一個會,便聚焦營商環境,制度創新被反覆強調。

  同一天,江蘇省委深改委會議拉開全年工作序幕,“深化改革”貫穿會議始終。

  巧合之中有深意。

  發展高品質,呼喚制度供給的高品質。動力源,依然靠改革;著力點,還是優化營商環境。

  穿行東部,刀刃向內簡政放權,實招迭出,各有“品牌”。

  浙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幾經深化,如今聚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窗受理、整合服務。不到3年,除例外事項清單,“最多跑一次”覆蓋所有辦事事項。

  “找政府辦事,能否像網購一樣方便?”上海“一網通辦”不斷升級,政務服務網路,線上線下融合,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今年3月底,“一網通辦”總門戶開通“線上開具證明”服務專欄,戶籍等12類高頻工作證明開具實現“零材料”“零跑動”。

  在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服務摳細節。市民大廳延時服務,變朝九晚五為朝八晚六。一天下來,延時時段辦事數量平均310多件,佔全天總量的1/3。

  在山東濰坊市高新區,審批透著溫度。“我們要5份材料,您只帶了4份,流程可先走,材料後補齊。”一窗受理、並聯審批後,容缺辦理成為可能。

  以更大的決心做“減法”——

  江蘇創立産業技術研究院,有事業單位身份,無行政級別帽子,把研發當成産業,以技術為商品,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短短5年,衍生孵化創新企業580家,集聚高端研發人才6000多人,轉化技術成果3100多項。

  以更大的氣魄做“除法”——

  201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實現眾創空間不審批。目前,眾創空間多達500多個,是5年前的5倍,90%以上由社會力量興辦;在孵和服務科技企業2.7萬餘家,覆蓋科技類創業者超過38萬名。

  “政府之手、市場之手、勤勞之手”,各盡其職,各安其位。東部地區破立並舉,改革基因不變,營商環境更優。

  進與出的格局

  高水準開放跑出加速度,對標國際一流參與全球競爭

  特斯拉來了!從奠基到預備生産,位於上海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只用了10個月。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感嘆:“這是中國速度,上海速度!”

  全世界都在見證上海開放加速度。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擺下盛宴。今年11月,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與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參加的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和參展商,包括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均超去年。“上海令我驚嘆,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的開放與未來”,在見證了第二屆進博會的盛況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如此感慨。

  新政迭出,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繼2017年推出“擴大開放若干意見33條”後,上海去年又出臺“擴大開放100條”,構築起全方位系統性的開放政策體系。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並向世界宣佈了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

  引進來,不再只看數量——

  山東把引進外商投資重點放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強”産業。連續13年穩居重卡行業出口首位的中國重汽,攜手德國曼集團,加速轉向新能源、智慧化。“從最初主要引進資金,到逐步引進技術、人才和品牌,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利用外資的內涵在不斷擴大。”山東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説。

  走出去,要有更大作為——

  福建全方位高品質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今年前5月,福建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增長10.6%。深化對外開放、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福建動力強勁。

  更高水準的開放,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

  東部地區由南至北,9個自貿區沿海分佈,標注中國改革開放新高度。“老大哥”上海自貿區,歷經1.0到3.0的迭代升級,日前又設立臨港新片區,定位更高,將打造成“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短短5年多時間,負面清單等百餘項制度創新成果已向全國複製推廣。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更高水準的開放,不懼更高層次的競爭——

  眼下,上海正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江蘇正重點培育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等1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製造業集群……對標國際一流,瞄準世界頂級,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已成東部各地的自覺。

  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浩浩湯湯。站在新起點,東部依然要勇立潮頭。

  內與外的合力

  統籌資源配置協調發展,跳出一隅拓寬發展空間

  行走長三角,“一體化”是當仁不讓的熱詞。

  繼去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此後,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舉行,“共築強勁活躍增長極”按下加速鍵。

  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活躍,特色鮮明,以不到全國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近1/4的經濟總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應該像我們的手,縮回來是五指,各有所長,伸出去是拳頭,力重千鈞。”上海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

  眼下,以中央頂層設計為指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互動,正邁開大步。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示範區建設先行先試,醞釀“産業地圖”,謀劃“飛地經濟”……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長三角地區正全力做好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

  不止一個長三角。縱觀東部沿海,北有京津冀,南有粵港澳,區域發展大棋局,熱潮涌動。

  京津冀協同5年,蹄疾步穩——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改革創新的大手筆,接二連三。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北京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産業“大挪移”有序推進,協同理念深入人心。渤海之濱,一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源,強勢崛起。

  粵港澳大灣區,起勢蓬勃——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這片比肩全球頂尖灣區的熱土,正勇探新路。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軌道上的粵港澳”率先破題。香港研發,深圳轉化,東莞生産,“創新鏈上的粵港澳”活力無限。

  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經濟發展上臺階,亟須拓展資源配置空間,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亦是高品質發展的迫切需要。

  既跳出“一畝三分地”,也守好“一畝三分地”。目光向內,協調發展新理念,正重塑東部各地內在發展格局。

  浙江開化縣,錢江源,山區縣,曾是經濟“洼地”,發展卻不忙不亂。作為國家公園試點地,開化堅守綠色底線,做足“生態+”文章,自2013年以來連續6年出境水Ⅰ類、Ⅱ類佔比超過95%。

  江蘇“南北掛鉤”,福建“山海協作”,珠三角攜手粵東西北……變短板為潛力,變後發為機遇,東部高品質發展的腹地,正愈發寬廣。

  過往輝煌,皆為序章,歷史必將再次矚望這片熱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東部地區正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4日 01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