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未雨綢繆,變老齡化壓力為發展動能

2019-11-23 16:37: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特約評論員/袁騏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

  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個體平均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世界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據估計,到2050年的時候,全世界將有15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而中國又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國家,這使得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不可回避的國家戰略。在老齡化壓力全面襲來之前未雨綢繆,做好系統規劃以積極全面應對,發現並挖掘挑戰之下掩藏的巨大發展空間,將有效擺脫老齡化危機,實現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變壓力為發展動能需要系統規劃。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速,給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以及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早在2017年,國家衛計委等多部門就聯合發佈《“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而此次《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明確,到2022年,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到本世紀中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備。同時,從5個方面部署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工作任務。目標明確、系統詳盡的規劃部署,為全面有效的應對奠定了制度基石。

  變壓力為發展動能需要把握機遇。在看到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問題與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潛藏著的機遇。例如,人口老齡化加速,帶來服務型消費全面快速增長,“銀發經濟”巨大的産業發展空間已然顯現。當然這還僅僅只是中國經濟增長重要動力的冰山一角。《規劃》圍繞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打造高品質的為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體系,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等所作出的工作部署,事實上都在釋放著強烈的信號。誰能挖掘出信號蘊藏的深刻內涵,並能夠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借勢而揚,誰就能搶佔發展的先機。

  變壓力為發展動能需要形成合力。在快速的老齡化進程中,要切實做好應對工作,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參與。這就需要政府、社會與企業多方發力,包括進行國際合作,從而形成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合力。為此,《規劃》在進一步完善組織協調機制,推進國際合作,進行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綜合創新試點,以及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實施監管和考核問責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要求。從以往經驗來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建立,針對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建立特殊和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以及廣泛參與老齡領域國際事務、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中國行動都成效卓著。

  人口老齡化既是壓力和挑戰,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機遇,系統規劃、提前佈局,把握機遇、積極應對,多方合作、形成合力,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氛圍,將激活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能。(袁騏)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