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漂亮答卷 前三季度三地生産總值超6.5萬億元

2019-11-19 16:31: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前三季度三地生産總值超6.5萬億元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出漂亮答卷

  源自中關村的創新生態被移植到天津、河北,來自北京優質項目資源引流至雄安新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三地抱團共進,共同走上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路。

  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佈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報告。1至3季度,京津冀地區生産總值超6.5萬億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分別同比增長6.2%、4.6%和7.0%。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三地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協同發展成效顯現。

  前三季度三地經濟運作平穩

  初步核算,1至3季度京津冀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5201.1億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別為23130.0億元、15256.4億元和268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6.2%、4.6%和7.0%。

  居民收入也在穩步增長。1至3季度,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0541元、33642元和18870元,同比分別增長8.9%、7.1%和9.5%,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6.7%、4.7%和6.7%。

  三地消費模式均呈現迭代升級。北京服務性消費增速快於商品性消費5.4個百分點,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成以上。天津旅遊、文化等服務性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速快於總消費支出12.9個百分點。河北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可穿戴智慧設備零售額增長81.2%,智慧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增長43.1%,新能源汽車類增長2.0倍。

  更多優質資源引流至天津河北

  初創企業有了創新成果,想要先小批量試製和測試,但找不到製作工廠怎麼辦?在中關村智造大街,以敏捷製造快制中心、産品創意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等為核心的“北斗七星服務鏈”讓這樣的難題迎刃而解。推出這一系列服務後,多個落戶于智造大街上的創業企業、項目相繼受益。

  如今,智造大街將在北京探索成功的經驗帶到天津,中關村智慧製造科創中心項目今年7月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投入運營。中心內的硬創空間孵化器除可提供工商財稅、企業入駐等基礎服務外,還可解決硬科技企業諸如硬體快制、工業設計、可靠性測試、工業大數據分析與SMT一站式敏捷快制等專業化服務。

  除了將北京的優質創新服務生態移植,更多優質項目資源也在引流至天津、河北。1至3季度,天津引進北京企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佔全市引進內資的比重接近5成。河北緊抓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對接,主動承接,前三季度承接京津法人單位109個,承接京津轉移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9%,快於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11.7個百分點。雄安新區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8.3%,增速逐步提高。

  三地抱團走向高品質發展之路

  隨著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效果不斷顯現,三地正抱團走上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路。

  三地産業結構正持續優化。其中,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工業平均水準,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成左右(二者有交叉)。規模以上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數據服務企業收入均增長30%以上。

  天津製造業轉型發展,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的32.7%。規模以上工業中,智慧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全市工業5.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0.3%、32.0%和11.3%。

  河北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3.8%,同比加快1.7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9.2%,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8.0%,佔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接近3成。

  本報記者 趙語涵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