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南水潤北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年發揮了哪些效益?

2019-11-19 16: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南水潤北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年發揮了哪些效益?

  作者 劉亮

  南水北調極大緩解了中國北方地區的用水之急,發揮了諸多社會效益。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週年,記者近日跟隨媒體考察團採訪了中線工程給沿線地區帶來的變化。

  水好空氣好,呼吸舒暢

  “原先的水一煮,這壺裏就是一圈水垢。”河南省焦作市的市民王褚鄉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通以前,大多數居民飲用水源是當地的地表水,水質較差。

  南水北調焦作段位於中線工程的中上游,全長38.46公里,是目前焦作居民的主要飲用水來源。截至今年10月底,南水北調焦作段累計供水量達到7060萬立方米,城區50多萬人直接受益。

  “通水總幹渠面積為焦作增加了50萬平方米的水面,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焦作市區的‘小氣候’。”焦作市南水北調城區辦主任馬雨生説。

  目前,焦作市南水北調生態保護帶工程沿著幹渠兩側建起了綠化帶,總佔地面積為4026畝,綠化面積144.5萬平方米,綠化率達80%。

  “現在水質好了,空氣品質好了,呼吸也感到舒暢了!”王褚鄉笑呵呵地説道,“政府為老百姓做了大好事!”

  反向回補涵養生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終點北京帶來明顯變化。北京市水資源調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説:“以前北京市主要使用地表水、地下水。現在南水北調成為了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王俊文表示,南水抵達北京後不僅進入市政管網進行日常城市供水,還對水源地“反向回補,即把一部分南水輸送到北京密雲水庫和回補地下水,將部分水蓄存起來。

  據王俊文介紹,北京已累計接收來水52億立方米,其中35億立方米用在自來水廠,6億立方米補給大中小水庫,剩下的回補水源地。

  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78米,比去年同期漲了31釐米。與2014年年底南水北調進京前相比,地下水水位回升2.88米,相當於增加地下水儲量14.8億方立方米。

  “原來水庫年均要供3到4億立方米的城市用水,現在每年只需供應1億立方米。”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主任劉大根介紹,南水北調為密雲水庫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為南水北調“保駕護航”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的陶岔渠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總閥門”,該樞紐擔負著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輸水的任務。

  陶岔渠首不遠處設立著陶岔水質自動監測站。該監測站是丹江水進入總幹渠後流經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一個可以實現自動取樣、連續監測、數據傳輸的線上水質監測系統。

  據陶岔管理處安全科負責人井菲介紹,它可以監測89項指標,涵蓋了地表水109項檢測指標中的83項指標,主要監測一些水質基本項目、金屬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生物綜合毒性等項目。整條南水北調中線共有13個這樣的水質自動監測點。(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