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稻香飄遍祖國大地——廣東各界黨員幹部熱議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跡

2019-11-16 17:26: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

  近日,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傳回了他長期工作生活的廣東,在初冬的嶺南大地引發了熱烈反響。廣東各界,尤其是來自高校和農業農村系統的黨員幹部們,追憶著“布衣院士”矢志報國的初心,堅定了自己在新時代幹事創業的信心。

  恰逢華南農業大學建校110週年,消息傳來,讓學習、工作于這所盧院士傾注一生心血高校的同學和老師們更添激動和感慨。“歲月更替,精神永恒。學習盧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就是要學習他胸懷坦蕩,做一個純粹的、高尚的、大寫的人;就是要學習他一生勤儉甘願奉獻,燃燒自我的蠟燭精神;就是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為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的愛國情懷。”“長江學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王少奎説。

  “安於清貧,是盧院士一生的寫照;不忘初心,是盧院士終生的信仰。回望盧永根的奮鬥歷程,他愛國、愛校、愛民,堅定地繼承和發揚了‘丁穎精神’,一心追求和實現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科學家的崇高境界和遠大理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當作畢生的事業,傾注了全部熱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虛名。”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生丁允賀表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他會努力學習老校長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需要聯繫在一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盧永根院士一生報效祖國,對祖國深沉的愛、對學科熾熱的情感,貫穿一生。生活中節儉樸實,是‘布衣院士’,畢生積蓄回饋教育事業,他以‘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愛國情懷獻身農業科研和教育。盧院士的事跡激勵著我更加努力,以盧院士為榜樣,踐行人民教師的光榮與責任。”談到如何將盧永根院士的精神與高校教師的工作實踐相結合時,暨南大學藥學院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全國模範教師高昊動情地説。

  在日前剛剛結束的廣東省“時代新人説——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總決賽上,來自華農外國語學院的輔導員黨林夕以《七十載黨齡的院士情懷 永不褪色的堅定信仰》為題,向大家講述了盧永根院士的故事,感染了現場眾多觀眾。“盧院士是我們華農人學習的榜樣,也是每一位共産黨員學習的榜樣。對於我來説,我將繼續講好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跡,讓他的精神成為弘揚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火種,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黨林夕表示,在講述院士故事的同時,自己也找到了值得為之奮鬥的人生方向。

  作為一名奮鬥在基層的農業系統工作者,來自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張文芝認為,身為農業系統工作者,在被這樣心懷家國、品德高尚、節儉樸素的學界泰斗深深感動之餘,更應該學習大師的奉獻精神,時刻不忘畢業時的初心,扎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服務農民,服務農業,在農業基層平凡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與張文芝懷有同樣想法的,還有肇慶市農業農村局幹部李向陽。“對於我來説,作為奮戰在基層‘三農’工作一線的黨員幹部,我們唯有立足崗位,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作為,努力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為‘三農’事業作出貢獻。”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6日 03版)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