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雙11"考驗郵政快遞配送效率 買得多、送得快已成常態

2019-11-13 10:2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1月12日零點,在各大電商平臺慶賀交易額創新高的同時,郵政、快遞企業的訂單量也紛紛刷新歷史紀錄。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5.35億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而且,令不少消費者驚喜的是,今年“雙11”的快遞比往年快了不少。

  “我是11日早上5點5分才下的單,沒想到,6點24分EMS就送來了包裹,真是很驚喜!”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西園的趙女士感慨地説。

  消費者對快遞配送效率的感受是最直接的:10年前,“雙11”買的東西,“雙12”還沒到;10年後,買得多送得快已成為常態。快遞行業的發展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從手寫收件人姓名地址到電子運單普及應用、從人工分揀到機器人自動分揀、從爆倉延誤到實現分鐘級配送。支撐快遞業務量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的背後,則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快遞行業各環節的應用和推廣。

  “今年很多快件之所以能當日或次日送達,是因為很多預售商品早已提前下沉。”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市分公司速遞部總經理王琨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為了緩解倉庫和快遞在大促期間的操作壓力,早在11月8日至10日,就有9.2萬件前置郵件從下沉倉經北京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發運至相關網點暫存。在“雙11”當天,客戶支付尾款後,末端網點便可直接派件,大大縮短了“雙11”大促期間消費者等待包裹的時間。

  科技賦能,對於提升消費者“雙11”體驗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倉內,中通雲倉科技依託中通快遞集團全國近100個分揀中心倉資源,樓上倉儲、揀貨、打包,樓下快遞分撥中心發貨,倉儲與配送無縫銜接,24小時不間斷發貨,大幅提升了發貨效率,創造了從打單、揀貨、復核打包到出庫用時僅5分58秒的紀錄;在技術上,全國建成了200多個智慧化分撥中心,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逐漸實現量産和規模化應用,順豐、京東、菜鳥等在全國建立多個無人倉;在資訊化上,圓通速遞實現了全鏈路管控,一票快件發出後只要偏離既定時效及路由,將自動預警到管理節點,加快問題快件的前置處理,提高客戶體驗……

  在整個寄遞環節,末端派送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有消費者感嘆驚人收貨速度的同時,也有人抱怨“我的快遞怎麼還沒有發貨”。為了做好旺季保障工作,國家郵政局在“雙11”之前就提出,要實施“錯峰發貨、均衡推進”機制,根據各企業的寄遞承載能力,協調主要電商平臺適當延長“雙11”發貨週期,有計劃性地推單放量,並嚴格控制發貨量峰值,確保服務品質。

  11月12日,日投遞快件量前10的城市排行榜出爐。國家郵政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蘇州、杭州、東莞、天津等地區,預計11月20日前,快遞服務壓力較大,快件可能出現時限延長情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