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豬生産扶持政策效果追蹤:養殖戶信心提升 存欄量持續增加

2019-11-10 19:5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為保障豬肉供應,9月份農業農村部聯合各大部委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援生豬生産。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國主要的養豬大省發現,各地促進生豬生産的各項措施陸續落地,效果逐漸顯現。當地養殖戶復産、擴産的積極性高。

  四川省綿陽三台縣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常年出欄生豬百萬頭以上。在豬瘟疫情爆發期間,這裡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很多養殖戶甚至有了放棄養豬的念頭。

  四川省三台縣劉營鎮菩提村生豬養殖戶 敬永保:我當時存欄是400多頭豬,按當時的價格應該價值60多萬,我20多萬就便宜賣了。按照當時的想法,是不想再養豬了,準備出去打工。

  目前這裡的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當地政府給遭受損失的養殖戶發放了補貼資金。

  9月份以來,為做好生豬穩産保供工作,四川省及時出臺了促進生豬生産保障市場供應的九條措施,從生豬生産的資金保障、貼息貸款、養殖用地、保險等多方面進行了扶持。有了國家政策的保障,養殖戶敬永保對復産充滿信心,9月份他一次性補欄300多頭。

  四川省三台縣劉營鎮菩提村生豬養殖戶 敬永保:預計在年前出欄個200頭,我估算一下大約可以掙40多萬,把虧損的掙回來,讓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我想在明年再建一個標準化的養殖舍,來擴大我的養殖規模。

  眼下,養殖戶敬永保所在的劉營鎮生豬存欄量已經恢復到往年水準的80%。目前全鎮新增30000平米豬舍,可補欄20000頭生豬,預計到今年春節前,該鎮的生豬産能就能恢復到往年的平均水準。

  截至目前已有24個省份印發文件,細化了生豬穩産保供措施。在利好政策的積極推動下,生豬産能正在逐步恢復中。

  消費趨於多元化 肉類供應有保障

  在豬肉供給偏緊、價格上漲的情況下,百姓餐桌上的肉是否有保障。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以往相比,現在人們的肉類消費結構逐漸變得多元。加之,不少地區大力發展牛羊肉、禽肉等其他肉類的生産能力,我國肉類總體供應有保障。

  在四川廣元市的一個農貿市場裏,每天前來這裡採購的市民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期,她家減少了豬肉的購買量,選擇購買禽肉、牛羊肉。

  市民 劉雲霞:以前就是以豬肉為主嘛,豬肉要便宜點,現在豬肉已經漲價了,現在就吃點雞呀,魚呀,吃點牛肉。

  廣元市蜀門市場負責人 陳玉文 :像我們現在市場上,豬肉這塊銷售明顯地下降了,但是其他像我們的牛肉、雞鴨增加了,我們市場雞鴨銷售的有8戶,以前每天銷售大概在5000斤左右,現在達到將近2萬斤。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選擇購買牛羊肉、禽肉代替餐桌上的部分豬肉成為了人們應對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手段。各地批發市場在保障豬肉供應的同時,加大了其他肉類的供應比例。

  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區的一個土雞養殖基地,8000多只小雞苗正式投放進場。

  廣元市昭化區明覺鎮帽殼村土雞養殖場場主 王功勤:現在土雞的行情很好,原來一個月進一次雞苗,現在一個禮拜進一次。原來一天出欄200~300隻,現在可好了,一天能出個2000隻左右。

  為應對今年豬肉供給偏緊的情況,不少地方多措並舉加大發展家禽、肉牛、肉羊以及水産品的生産力度。廣元市昭化區近期整合財政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支援生産土雞、水産品等生長週期短的豬肉替代品,保證肉類供應。

  廣元市昭化區農業局副局長 田德貴截至目前,全區出欄土雞510萬隻,同比去年增長38%,預計年底可以達到700萬隻,新增生態魚産量3100噸,同比去年增長42%。

  當前我國豬肉替代品生産增勢明顯。根據農業農村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禽肉、牛肉、羊肉産量增加較快,前三季度分別達到1539萬噸、458萬噸和330萬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2%、3.2%和2.3%,我國肉類總體供應有保障。(央視記者 李卉)

  (編輯 單宏鑫)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