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貿協議如何才能瓜熟蒂落?

2019-11-03 16:02:00
來源:微信公眾號“隆東腔”
字號

  人們總希望歲月靜好,但現實世界卻波濤洶湧。

  從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到智利聖地亞哥,示威活動越鬧越大;英國脫歐“脫”還是“不脫”仍沒解決,議會大選卻先期而至;巴格達迪被擊斃,“伊斯蘭國”極端勢力會不會加快裂變……

  在充滿“變”的世界中,中美經貿磋商進程也在發生著變化。11月1日晚,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了電話。

  這則通話消息稿中,最引人關注的點是,中美雙方就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取得原則共識。

  對此,怎麼看?

  在“隆東腔”看來,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來,雙方的磋商實際上經歷了“由簡到繁,由繁入簡”的過程。

  首先,雙方對各自關切的了解和理解,經歷了逐漸深入的認知過程。越了解,越知複雜與棘手。這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階段。

  經過十幾輪的深入磋商後,雙方對各自的關切都了然於心。諸多週邊關切基本得到解決,磋商進入到“解決各自核心關切”的深水區,即“由繁入簡”的階段。

  顯然,這一“由繁入簡”並不意味著各自核心關切問題迎刃而解。相反,合作有原則,談判有底線,這恰恰是很不容易解決的部分。

  中美雙方的各自核心關切,早已擺在臺面上了。中方對美方關於農産品採購等核心關切很清楚,美方也對中方的三條核心關切(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不陌生。

  磋商進行了十幾輪,雙方依舊在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溝通,解決難度可想而知。

  此次通話消息稿中説,“雙方就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認真、建設性的討論,並取得原則共識”。

  而在10月25日的雙方牽頭人通話中,有關表述則是“雙方同意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

  從“同意妥善解決”到“取得原則共識”,表明在前期“不打不相識”的基礎上,經過工作層面緊鑼密鼓的磋商,雙方在“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方面進了一步。

  但是,這依然與最終達成協定是有一定距離的。

  現在,中美經貿階段性協議就像一個看上去近乎長成的果子。要想“瓜熟蒂落”,就必須在“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上進一步催熟。

  尤其對中方而言,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定,加徵的關稅必須全部取消。即使是階段性協議,這一核心關切也應得到體現。

  可見,中美經貿階段性協議的磋商,的確到了比較關鍵的階段了。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相向而行,堅持求同存異,保持冷靜理性。

  但行好事,莫急莫躁。

  對於中方而言,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經提出,要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也就是説,無論磋商進展如何,中方仍將按照既定節奏、一如既往以往主動擴大對外開放,以這種“不變”應對“萬變”。

  (原題為《經貿協議如何才能瓜熟蒂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