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數據企業遭調查 金融風控新格局來臨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推動了消費金融迅速發展,部分科技金融公司依靠大數據爬蟲技術,迅速完成了傳統金融機構幾十年才實現的風控能力。但今年下半年以來,爬蟲技術因為涉嫌大量竊取用戶隱私,造成個人金融數據洩露,遭監管部門嚴查。
爬蟲企業臨風暴
9月初,杭州魔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數據業務被終止,公司遭警方調查,該公司爬蟲、數據業務是調查重點。隨後這場“爬蟲業務調查風暴”席捲大數據風控行業。據北青金融不完全統計,新顏科技、杭州存信數據、同盾科技捲入其中。
這些第三方數據公司與金融機構、互金企業等百餘家公司有合作,調用數據過億。其中,同盾科技被查的“數聚魔盒”業務在2018年的數據調用量累計超過4億,覆蓋超過8000萬獨立用戶。北青金融查詢發現,與數聚魔盒業務相關的合作方包括通聯支付、武漢眾邦銀行、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等金融機構。
目前,頭部大數據公司已經停止爬蟲業務。北京金融局窗口指導摸排區內大數據企業是否存在違規爬蟲業務。
爬蟲技術存在使用爭議
爬蟲風控技術一齣現就伴隨著爭議。一方面,爬蟲技術給垂直搜索領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存在竊取用戶數據和資訊的風險。
對於個人金融資訊的保護,監管正在醞釀管理辦法。近日,央行向部分銀行下發了《個人金融資訊(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初稿,重點涉及完善徵信機制體制建設,將對金融機構與第三方之間徵信業務活動等進一步作出明確規定,加大對違規採集、使用個人徵信資訊的懲處力度。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認為,規範銀行與此類平臺的合作,將在短期內顯著抬升準入門檻,加速第三方平臺的分化洗牌。合規性強的龍頭平臺,更易獲得銀行青睞,具有更大話語權,而以粗放激進見長的中小平臺,將錯失銀行客戶,業務萎縮,無力再攪局市場。
文/范輝 譚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