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將繼續穩健前行

2019-10-31 08:5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經濟將繼續穩健前行(有的放矢)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2%。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事實上,自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相當穩健,季度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8%之間。之所以能實現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主要是因為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六穩”工作持續加強,高品質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展望未來,我們對中國經濟穩健前行充滿信心。

  經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我國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增速已經實現了同比略有下降,宏觀杠桿率總體上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我國國民儲蓄率依然較高,政府也擁有較大規模凈資産,這增強了我國處置債務風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和底氣。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優化經濟結構,有力提升了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增強了經濟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和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一是內需穩步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2018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6%,其中超過5個百分點來自消費的貢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二是産業結構持續升級,第三産業佔比不斷上升。2018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三是空間結構進一步優化,繼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之後,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基於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增強。

  逆週期調節空間較大。財政政策方面具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目前,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仍然處於較低水準,財政赤字率不到3%。同時,近年來政府消費性支出持續壓縮,正在以開源節流方式拓展財政政策空間。貨幣政策方面也具有較大施展空間。我國國內物價水準較為穩定,貨幣政策操作較為從容。國記憶體款準備金率相對於國際銀行業平均水準處於高位,還有下調空間。此外,還可以通過創新政策工具,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以保持貨幣政策鬆緊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

  穩增長基礎更加鞏固。消費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優化調整,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服務業開放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品質快速提升,服務業消費快速增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升,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正在有效釋放。投資方面,隨著脫貧攻堅、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群發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産業鏈創新鏈完整性構建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加大,以及市場開放、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水準進一步提高,穩投資取得積極進展。外需方面,面對世界貿易增長乏力、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帶來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在大規模減稅降費、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繼續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支援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外貿企業帶來利好,促進了外需市場的穩定。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