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媒體談校園食品安全:校園“明廚亮灶”能否延伸監督

2019-10-31 08:5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校園“明廚亮灶”能否延伸監督

  29日,教育部于珠海召開新聞發佈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截至10月14日,全國中小學包括幼兒園,建有食堂的共38萬所,其中已有31.86萬所達到了“明廚亮灶”,覆蓋率84%。(10月30日《科技日報》)

  校園食品安全關係到學生的健康,而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明廚亮灶”,即把校園食堂後廚置於陽光之下,為群眾監督創造有利條件。為此,有關部門要求校園“明廚亮灶”比例今年要達到70%。從上述數據看,提前超標完成了年度任務。

  這意味著目前84%的校園食堂後廚,外界都能“看得見”——應該通過手機可以看,也能通過其他渠道看。不僅學生家長、公眾可以看,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也應該看到。這種監督,既能對食堂工作人員形成震懾,也能讓家長和公眾對校園食品更放心。

  按照計劃,要逐步實現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如何加快推進剩餘16%的學校食堂被覆蓋仍是考驗,因為剩餘的往往是“難啃的骨頭”,這需要有關方面加大投入、督促的力度。

  已被覆蓋的學校食堂後廚,首先要確保監督的品質。比如,提供給群眾監督的渠道應該多元化。再比如,後廚的攝像頭覆蓋必須不留死角。去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並印發的《餐飲服務明廚亮灶工作指導意見》,對校園食堂同樣有指導意義。

  此外,還應該考慮逐步延長監督的深度和廣度,即在校園食堂全面覆蓋“明廚亮灶”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監督還應該向校園食堂後廚之外的地方不斷延伸,比如部分食品不是後廚加工的,而是從外面採購的加工成品,這種食品製作過程也要監督。

  再比如,校園食堂採購的食材來自哪、經過哪些檢驗程式等情況,也要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呈現在公眾面前。這樣一來,就能倒逼校園食品的整個供應鏈都能規範起來,而不是局限于後廚透明。因為後廚只是食品供應最後一個環節,還有其他環節。

  可能有人會認為延伸監督目前還不是時候,實施起來也有難度。但在筆者看來,已經實現“明廚亮灶”的校園食堂,不妨根據食品採購路徑逐步延伸監督的範圍。在網路技術、監控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實施延伸監督並不難,關鍵是有沒有這種決心。

  我們要意識到,實施“明廚亮灶”雖有多種積極價值,但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只能讓公眾看到食堂後廚,卻看不到後廚之外的環節。而食品安全不只取決於後廚加工,而是取決於整個食品供應鏈條,對校園食品實現全鏈條監督,坦率説是一種趨勢。

  如果校園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實現百分之百,監督觸覺從後廚逐步向外延伸,我國校園食品整體合格率必然持續提升,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幾率則會不斷下降。今天,既然我們能做到校園“明廚亮灶”覆蓋任務提前完成,未來延伸監督也有希望。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