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資“家底”殷實(銳財經)

2019-10-28 12: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報告》亮出了中國國有資産管理最新“成績單”。專家指出,《報告》分門別類詳細彙報了當前中國國有資産管理情況,亮眼的成績彰顯了中國國有資産“家底”殷實,各項改革工作推進有序,國有企業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國有企業實力雄厚

  《報告》顯示了各類國有資産的“賬目”:

  2018年,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産總額210.4萬億元,負債總額135.0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總額58.7萬億元。其中,中央國有企業資産總額80.8萬億元、負債總額54.7萬億元,平均資産負債率67.7%;地方國有企業資産總額129.6萬億元、負債總額80.3萬億元,平均資産負債率62.0%。

  2018年,全國國有金融企業資産總額264.3萬億元,負債總額237.8萬億元,形成國有資産17.2萬億元。

  2018年,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總額33.5萬億元,負債總額9.9萬億元,凈資産23.6萬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産總額10.1萬億元,事業單位資産總額23.4萬億元。

  2018年,全國國有土地總面積50552.7萬公頃,國有森林面積8436.6萬公頃,全國水資源總量27462.5億立方米。

  “專項報告分為企業國有資産、金融企業國有資産、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産四個不同的類別,每個類別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説,“企業國有資産更多的是從負債、總量、投向、風險包括改革舉措等方向做了一些彙報,行政事業單位主要側重資産負債的總量、制度建立、管理機制體制的改革等方面,自然資源的監管重點則主要是資源的總量、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

  相比2017年,國有實體資産的總額明顯增加。“2017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産總額是183.5萬億,2018年是210.4萬億,在總量上有一個比較高的提升。”周麗莎説,“這表明中國國有企業的實力是雄厚的。”

  國企改革穩步推進

  2018年,各項國企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報告》指出,2018年在企業國有資産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截至2018年底,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累計投入179億元和230億元,分別支援鋼鐵、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産能和僵屍特困企業安置職工。

  周麗莎表示,當前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頭戲是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2018年7月份出臺了《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目前央企中已有21家投資運營公司,佔到約1/3。”周麗莎説,“今年國務院又出臺了《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國資委也發佈了中央企業的授權放權清單。通過‘管資本’為主,國資委把一些具體的經營權力下放給了企業,也激發了企業的活力。”

  “其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今年全面推出。對於一些競爭性企業,混改的力度還是挺大的。”周麗莎表示,在化解過剩産能、不良資産處置、僵屍特困企業職工安置等方面國資委也出臺了相關監督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報告》還指出,探索開展中央企業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推行股權多元化之前,國資委是唯一齣資人,國資委就是委任領導。”周麗莎説,“推行股權多元化之後,股東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這種做法可以平衡央地關係,是探索落實企業治理機制的一种經營方式。”

  高品質發展是重點

  《報告》指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以“管資本”為主加強金融企業國有資産管理,持續深化國有金融機構改革;提升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管理水準,更好服務高效履職和事業發展;多措並舉夯實基礎,穩步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管理。

  周麗莎認為,下一步國資監管及國企改革的重點是支援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和高品質發展。“在外部的宏觀環境下,我們要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大力支援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支援企業‘走出去’。”周麗莎説,“《報告》中也提到,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2018年投入334億元支援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和高品質發展,同時我們也專項出臺了科技型企業的分紅和激勵指引,都將大力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

  周麗莎表示,到2020年,改革將從單向的某個改革試點推進到全面、綜合性、區域性的改革。“此外,還將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持續推進降杠桿減負債,妥善解決國有企業辦社會等歷史遺留問題,繼續推進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真正讓企業成為微觀市場主體。”周麗莎説。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