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便利

2019-10-25 11: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王 威作(新華社發)

  從2017年的第78位,到去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持續大幅提升,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前景投出的信任票。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打開大門搞建設——

  世界銀行于北京時間10月24日上午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礎上再度躍升,至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是如何進行打分排名的?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的躍升反映了什麼?就相關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

  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從2017年的第78位,到去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提升速度引人關注。

  “近年來,我國‘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超預期的成績,排名的不斷提升是對我國改革工作的充分肯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東明説。

  自2003年起,世界銀行每年都會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通過測算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産、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等10項指標及45個二級指標與最高分值的差距,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評分排名。

  據介紹,營商報告選擇各國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為樣本城市。其中,中國樣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和京滬兩市政府,對標國際先進、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于年初制定專項改革任務臺賬,明確改革目標、責任部門、時間節點。截至目前,已完成130余項改革舉措,在保護中小投資者、辦理建築許可等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據介紹,世界銀行以京滬兩市及有關部門于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作為今年營商報告打分排名的政策依據。在10項評估指標中,中國有8項指標排名上升。

  例如,在施工許可證辦理方面。目前,在中國辦理施工許可證耗時111天,在該指標品質指數上得到15分的滿分,高於東亞地區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準。

  去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北京、上海等15個市和浙江省開展改革試點,要求統一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這項改革涉及的部門多、環節多、流程長,而對企業又非常重要,是典型的‘硬骨頭’,經過一年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經開始在全國推開。”袁東明説。

  同時,報告指出,中國改革的亮點包括,將公司印章發放完全納入企業註冊登記一站式服務;簡化對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許可證要求,縮短供排水接入時間;對小企業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降低某些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加強電子化納稅申報和繳納系統等。

  營商環境大幅改善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發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順應社會期盼,推進“放管服”等改革,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從世行近幾年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來看,我國的營商環境大幅改善,排名不斷提升。換句話説,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便利了。這背後反映的是我國政府出臺並有效落實了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研究中心主任吳劍峰説。

  袁東明表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而優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把‘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當頭炮’和‘先手棋’。同時,各個地方對於優化營商環境也都非常積極,從過去追求政策高地轉變到了現在追求營商環境高地。顯然,這項改革就是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是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需要,改革的動力是內生的,具有長期可持續性。”

  “通過企業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大部分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都能充分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改善,獲得感非常強,對各級政府在營商環境方面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可。”吳劍峰説,“今年訪談了北京市51家企業納稅負責人,他們都認為近年來繳納稅費種類、納稅稅率、準備時間和便利程度均大有改進。”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表示:“中國為改善中小企業的國內營商環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積極的改革步伐,在多項營商環境指標上取得了令人讚許的進步。”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10月23日,國務院頒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彰顯了我國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以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志和決心。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商環境改革已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需要不斷向前推進,找短板、補弱項、抓落實。“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是一個動態評估和比較,前沿水準在不斷變化,其他經濟體的表現也在不斷變化。假如我們不改善而其他國家在改善,我們的排名就有下降的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曉白説。

  司法部立法二局負責人張要波表示,我國的營商環境必須堅持不懈地再發力、再加力,“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再發力、再加力可以從很多方面去入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法治保障,把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納入到法治化的軌道”。

  馬曉白表示,在評估中企業普遍反映,目前政府辦事效率、營商環境的便利性有了大幅改善。“同時,一些企業還很關切市場準入、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要素成本、公平監管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已有規定。未來,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營商環境改革實效,進一步提振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她説。

  “營商環境是一項複雜工程,未來仍然任重道遠。”袁東明認為,我國在世行評價的十項指標上,進步還不夠均衡,有些方面上升幅度非常大,有的則較為緩慢,下一步需要在提升慢的指標上下功夫。

  專家普遍認為,要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為契機,大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我們要進一步借鑒排名領先經濟體的政策法規和具體舉措,多聽取企業的政策建議。進一步加強新政策、新舉措的宣傳推廣,確保企業在第一時間知曉政策紅利。進一步擴大線上辦理的業務範圍,減少企業到政務大廳辦事的次數。同時,建議未來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相對統一的、銜接方便的營商系統。”吳劍峰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