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統商業 夜晚也精彩(經濟聚焦夜間經濟觀察①)

2019-10-25 11:2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製圖:郭 祥

  數據來源:高德和銀聯大數據、《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成都夜經濟數據報告》

  開欄的話

  發展夜間經濟,不僅是拓展新消費領域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日前,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指出,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這體現了國家對發展流通擴大消費的重視,也為進一步激發國內消費潛力帶來更多新動能。

  從今日起,經濟版推出“經濟聚焦夜間經濟觀察”系列報道,實地探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夜間營業場所,展示不同城市的多種夜間經濟業態面貌,探討夜間經濟發展的痛點與對策,以期為各地夜間經濟的進一步規範發展提供借鑒。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不少城市,熱鬧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夜場購物、夜市打卡、深夜食堂吃一路……隨著傳統商業模式延長營業時間、豐富營業形態,夜間經濟的消費潛力正在不斷釋放。

  這股潛力究竟有多大?數據是有力的證明——

  夜間餐飲受青睞。根據中國銀聯發佈的今年國慶假期銀聯網路交易數據,22時至次日6時的夜間餐飲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5.5%,高於餐飲行業平均增幅。

  傳統商圈顯活力。高德和銀聯大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北京三里屯商圈夜間消費尤為活躍,夜間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0.5%。

  夜晚“剁手”更過癮。《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顯示,21時到22時是淘寶成交最高峰時段,夜間消費佔全天消費比例超過36%。

  近來,各地把培育夜間經濟作為新一輪促進消費的發力點。本報記者就此探訪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有代表性的夜間營業場所,切身體驗夜間經濟在各地展現出的無窮活力。

  傳統商圈 夜晚換新顏

  淩晨5時許,走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上,紫色的晨曦與空氣中的麻辣味一同升起,勾起了肚裏的饞蟲。在街口的群光廣場停一停,側門直梯達9樓,地道的成都火鍋店裏熱辣升騰,鮮嫩的毛肚在翻滾的紅湯裏活色生香,安逸成都就呈現在這安逸的夜生活裏。

  “我見證火鍋店營業時間從深夜一兩點不斷延時到現在的早上7時。春熙路商圈夜間不斷增加的人流量,促使我們的管理也不斷跟上晚間營業需求。”成都春熙路群光廣場副店長謝政剛告訴記者,商場整體晚上10點半打烊,為了保證高層的餐飲正常營業,側門直梯專門開放,安保、清潔人員24小時在崗,延時的服務換來了超值的回報——商場的夜間銷售額反超白天。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中心、晶融匯等優質購物中心的崛起,春熙路商圈的時尚指數與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夜逛、夜購這一商圈成為不少成都人夜生活的重點項目之一。今年國慶假期,春熙路商圈接待遊客492.8萬人次,日均達70.4萬人次。

  晚間8時許,夜色撩人,北京三里屯太古裏熙熙攘攘,人氣正旺。作為京城著名的“潮人打卡勝地”,三里屯商圈今年進行了升級改造,著力發展夜間經濟,也讓人們的夜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北京市朝陽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里屯太古裏近期試點外擺店舖,南北兩區的外擺設施店舖共14家,總面積達750平方米。未來會繼續增加16家,佔地面積將翻倍。除了業態升級外,商圈內18家店舖的營業時間已延長至22時後。此外,困擾消費者的夜間停車問題也有所緩解。三里屯太古裏推出了夜間停車優惠政策,規定22時到次日11時的停車場收費標準為每小時1元,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出行停車需求。

  傳統商圈具有較高的集聚力,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隨著多地出臺鼓勵傳統商圈轉型升級、發展夜間經濟的政策,傳統商圈不斷發力,給出不少驚喜。

  特色商街 引領新潮流

  一邊是居民區的萬家燈火,一邊是不時駛過的輕軌電車,上海長寧區美天安順菜市場的“阿拉夜市”是一個生長在社區裏的夜市。二層小樓的一樓是社區黨建中心和居民活動空間,二樓是標準化菜市場和露天街市。

  二樓露臺上,不少居民正在悠閒地看著露天電影。手工藝文創小集市開始出攤,瓷器、衣服,東西不多,卻也精緻,還有匠人演示、製作體驗等內容。時鐘剛過7點,啤酒攤和燒烤攤忙碌起來,七八張餐桌已經滿席。一對摩托車手打扮的情侶告訴記者,一路旅行走過的夜市風格各異,像這樣開在居民區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好像坐在自家屋裏的陽臺上”。

  “阿拉夜市”的正式名字叫九華鄰居裏,9月下旬被長寧區確定為首批夜間經濟示範點。負責運營的美天副食品公司總經理顧志君的想法是:這裡應該成為有煙火氣的居民社交平臺。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成都》,唱紅了成都高新區的玉林西路。來到這裡,特色滿滿的街道節點標識、個性鮮明的墻面彩繪、貫穿街道的音樂元素,都能讓人感受到成都的活力和生機。

  每天從傍晚開始,人們便從四面八方向這裡集聚,十幾家酒吧讓這條街在入夜後霓虹閃亮。去年,玉林街區被納入街頭藝術表演點位,吸引了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前來玉林西路駐足演唱。

  在成都的另一邊,錦江區天仙橋北路消費圈,夜晚的熱鬧同樣不會缺席。

  曾經的大川巷是有名的“快遞一條街”,是一條形態破落的背街小巷。就在不久前,大川巷進行了改造,定位為以原創畫廊為核心的藝術特色街區。這裡隨之做起了“夜生意”,打造出集聚繪畫、手作、潮玩等的藝術夜市,成了最近相當紅火的網紅打卡地。

  有吃,有玩,有煙火氣,也有文藝范兒……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緊密結合,為人們帶來了更多彩的夜間生活體驗,形成了令人驚艷的夜間經濟新發力點。

  深夜食堂 暖胃更暖心

  長不過百米,窄的地方擺上桌子後僅容兩個人經過,在成都望平街香香巷這樣一條藏匿于現代都市中的小巷子裏,火鍋、啞巴兔、重慶耗兒魚、雞蛋仔、泰國菜……各種美食從巷頭延伸到巷尾,氤氳的香氣將四方食客包圍,在燈光的映襯下,熱鬧非凡。

  在香香巷,不少食客在一家名叫“早安曼谷”的泰國菜餐館前打卡留念。8年前,“早安曼谷”落戶香香巷,老闆李思思親身經歷了這家泰國菜餐館走紅的全過程。李思思説,“隨著成都夜間經濟不斷繁榮,餐館生意越做越好,我相信這裡會越來越好。”

  除了夜市美食,這裡的夜景也是一大看點。當天色漸暗,漸次亮起的紅燈籠令香香巷的氣氛更為溫馨,各具特色的店舖招牌在燈光下格外顯眼,吸引著一撥又一撥遊客駐足拍照。

  香香巷所在的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夜間經濟之勢,成華區還會繼續引進成都最具特色的美食,同時發展體驗型、主題型、休閒型、智慧型等消費新模式,打造香香二巷、香香三巷、祥和裏等更多飲食消費場景。

  晚間7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五棵松地鐵站附近的華熙LIVE特色商街,街區人頭攢動,熱鬧無比,隨處可見標識著“深夜食堂”以及參與延長營業到淩晨2時的商家商標。晚間10時半,早就過了餐飲高峰期,一家燒烤類餐廳外還排著20多桌等待就餐的客人。

  今年北京市商務局發佈了《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華熙LIVE五棵松是北京市重點打造的首批4個“夜京城”地標之一。為了繁榮夜間經濟,這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為直觀的,是改造升級“深夜食堂”街區,營業時間由22時延長到24時,更有部分商戶營業至淩晨2時。

  “以前到這個時間點,我們基本上開始關門做清潔了。”在街區內經營著一家湘菜館的馬超説,最初延長營業時間時客人少,收支只能勉強持平。現在客人逐漸增多,餐館收益也不錯。

  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與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暖胃更暖心的夜間消費體驗。截至目前,成都香香巷以及二、三巷的入駐商家中,營業時間超過淩晨2時的有10余家,日均客流量達到1萬人次,總營業額自9月30日改造升級重新開街以來增長45%;而在北京華熙LIVE特色商街的134家商業企業中,已有68家餐飲、書店、酒吧、咖啡館等將營業時間延長到淩晨2時,7月以來客流量日均達5萬人次,同比增長40%,月銷售額同比增長30%。

  在發展夜間經濟的過程中,傳統商業的努力與改變,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更好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助推了一座又一座精彩“不夜城”的誕生與繁榮。

  繁榮的同時,城市總體設計與引導不能落下。“下一步,應積極引導多元化發展,對於中心城區和郊區,針對不同目標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以及各區不同業態特點,進行總體規劃,佈局各異,業態齊全,把夜間經濟打造成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名片。”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麗媛建議。

  (朱小路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