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際網路之光”照亮精彩生活

2019-10-23 11:0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人流中從容穿行的無人駕駛體驗車,用眼睛就可以控制的滑鼠,不但能看見還能摸到、聞到的虛擬現實系統……這是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的現場,一系列高科技讓充滿智慧的未來生活掀起了幕布一角。

  “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是每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在600余家中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展臺前,擠滿了好奇的觀眾和尋找機會的創業者們。“網際網路之光”讓他們看到了怎樣的未來?

  高新科技眼花繚亂

  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無人駕駛……一系列高科技目不暇接。

  在阿里巴巴展臺,不少參觀者對著一塊螢幕小聲説著:“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所展示的AI魔鏡,它結合AI情緒感知分析技術與參觀者開展情緒診斷互動,不但能識別觀眾情緒並開展對話,還會根據觀眾心情即興創作氛圍音樂。該項目負責人喬冠儒表示,通過對人類臉部表情的深度學習,這項技術對表情的識別率達到84%。“我們想通過AI魔鏡告訴大家,當前科技已不僅具備知道你是誰、驗證個人身份等功能,更能細膩到讀懂你的表情、體會你的情緒,將在應用層面産生無限可能。”

  在國家文物局展臺,良渚文明主題展正在舉行。觀眾站在跑步機上,抬起雙手,眼前的大螢幕開始進入狀態——突然間,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景象展現在眾多參觀者面前。只要隔空點擊或者揮舞手臂,就可以“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暢遊在河流、稻田、宮殿中……這一套良渚文明沉浸式體驗裝置運用了體感交互、AR等技術,互動體驗由觀眾前方的動作捕捉攝像頭、後方的圖像採集攝像頭和地面的跑步機來協同實現,可以現場體驗包括5個復原當年地貌和生活的場景,以及另外5個以博物館形式展現良渚文化的場景,讓大地上的遺産真正“活”了起來。

  在場館外的人流中,中國電信的5G無人駕駛體驗車正在從容穿行。無人駕駛體驗車通過車載感測器和5G高速網路感知與識別車輛周圍環境,實時對車輛位置、交通信號以及障礙物等資訊進行高速分析處理,從而實現無人駕駛的道路安全與可靠性。現場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這項技術未來還將運用在機場、體育場館等不同場景中。

  烏鎮本地觀眾吳琳剛剛體驗過中信集團首次展示的6軸(可以實現上下左右前後6個維度)萬向體感的虛擬現實座椅,臉上還帶著意猶未盡的微笑:“網際網路科技太神奇了!這個博覽會‘科技范兒’十足,新技術也離生活越來越近了。”

  民生應用百花競放

  “眼睛睜大,對準機器,不要晃動……”這不是在進行視力檢測,而是參觀者正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體驗“騰訊覓影”眼底疾病篩查AI系統。正在體驗的參觀者拍攝眼底照相後,“騰訊覓影”AI眼底引擎就會快速開展智慧分析、輸出評估報告,醫生審核後即可完成疾病篩查,大大提高了診斷效率。“這套系統正在我們醫院臨床試用。”桐鄉市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魏海峰在現場告訴,“人工智慧還蠻準的,包括眼底少量出血,微小的黃斑裂口都能發現。這對於體檢機構和基層醫院來説,是很好的助手”。

  在本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醫療、教育、城市生活……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創新服務成為一大亮點。

  “親和力100%,互動75%,微笑佔比10%……”在學而思展臺,親身體驗了一把“AI老師監課系統”。身處一個綠幕房間,面前是兩塊螢幕,上面有一系列跳動的數據,可實時對老師的授課情況開展評估並作出提示。“網上授課與線下不同,老師面前沒有學生,過去很難實時得到反饋。現在有了人工智慧幫忙,就能讓線上課堂的即時數據結構化、可視化,有助於提升教學品質。”學而思展臺的工作人員崔宗要告訴,“AI老師監課系統”有“兩大法寶”:一是語音識別技術,能實時識別老師的語速、音量等可感知維度,描繪出流暢度、授課重點等,讓老師講得更清楚;二是表情識別技術,實時檢測分析老師授課過程中的表情和手勢,讓互動更有效。

  在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城市”展臺,該公司物聯網項目總經理簡志康正在向一位前來諮詢的廠商介紹“精智廣中綜合管理系統”。“我們這個系統在上海市實現了智慧垃圾分類的功能,並給每個小區排名,督促垃圾分類工作紮實推進。”簡志康介紹,在垃圾分類之外,這個項目還可實現對跨門營業、樓道堆物等不規範行為的監測,並可以做出包含門禁系統的智慧無人車棚、消防報警系統等應用。

  業態融合劍指未來

  從事智慧倉儲行業的羅銳已是第三次特意趕到烏鎮來參觀“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了。這一次,他想了解是否有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物流倉儲問題的網際網路技術和方案。“我感覺今年更多廠商參與智慧城市和工業網際網路項目,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的融合越來越深入。”

  羅銳的感受,正體現出本屆“網際網路之光”的另一個重要方向——産業網際網路的蓬勃興起。在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小巧的巡檢機器人正沿著挂軌靈巧滑動,申昊科技區域經理丁兆東介紹:“這是專門用在配電所和電纜隧道裏的機器人,它有‘眼睛’,攝像頭和紅外探頭可以自動識別表盤上的讀數,測試設備溫度;它還有‘耳朵’,可以實時監控設備運作的聲音,不但能代替人工巡檢的繁瑣工作,24小時不間斷,還能隨時提示設備故障。”

  紫光集團工業網際網路展臺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他們對其展示的跨行業、跨領域基礎共性平臺很有興趣。“這個平臺是全新的工業網際網路展示方案,匯集了紫光集團‘從芯到雲’全産業鏈優勢,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現場工作人員楊盼介紹,“現在‘企業上雲’‘政府上雲’成為大勢所趨,這個網際網路工業平臺可以給鋼鐵、注塑、鈑金、有色金屬等傳統行業的企業提供工業雲服務和智慧解決方案,賦能産業雲升級”。

  “重慶渝北區:教育行業正被漏洞探測攻擊;廣東省清遠市:民生服務遭遇設備遠端身份驗證漏洞……”在奇安信展臺,一張巨大的地圖上此起彼伏出現一個個亮點,這些就是正在遭到網路攻擊的部門和行業。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我們的現代數字城市內生安全系統,專門服務於正在不斷‘觸網’的政務、交通、金融、醫療等行業領域,支撐數字城市資訊化和現代化。隨著線上和線下融合不斷加速,城市中的各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業務機構、終端設備不斷有數據産生,數據中心與應用平臺之間不斷有數據的流轉、共用,這也對網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陳 靜 崔國強 李盛丹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