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外部長烏鎮對話:如何彌合數字鴻溝

2019-10-21 10: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烏鎮10月20日電 (記者 劉育英)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仍有近一半人口未接入網際網路,絕大多數分佈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如何彌合數字鴻溝,中外部長在烏鎮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展開對話。

  彌合數字鴻溝,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戮力同心,攜手應對。在20日舉行的中外部長高峰會上,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説,在新的起點上,中國願與世界各國深化合作、擴大共贏,推動網際網路更加普惠、更加包容、更加均衡地發展,讓各國人民共同搭乘網際網路發展的快車,共同享有網際網路發展的成果。

  彌合數字鴻溝,首先需要普及資訊基礎設施。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總統媒體與宣傳事務特別助理加爾巴謝胡説,尼日利亞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信市場之一,到今年9月,尼日利亞有1.61億活躍手機用戶。為加大基礎設施覆蓋,尼日利亞通訊委員會和尼日利亞産業政策以及競爭力委員會推出了公私合營的倡議,還要採取減稅政策推動寬頻經濟的發展。

  莫三比克共和國科學技術、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部部長若熱奧利維奧佩尼塞拉年比烏説,莫三比克正致力於讓更多的女性可以接觸到網際網路,包括進一步優化網際網路內容,推動網際網路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增加技術普及類的課程,完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等。

  新加坡共和國通訊及新聞部常任秘書林明亮説,新加坡仍然在不斷投資數字化基礎設施,要照顧到還沒有寬頻和數字設備的人,讓他們能夠被包容進來。比如有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或過於年老體弱者。

  在網路扶貧方面,中國取得顯著成效。莊榮文介紹,中國深入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步伐,推動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推動資訊化服務普及,為民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研究員説,資訊技術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如電子商務、遠端教育、遠端醫療、政府服務等,雖然已經在做,但還有很多服務需要在網上提供。這需要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力量。

  河北省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説,雄安新區逐步規劃建立全新的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等應用在內的數字城市,未來還要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個人與機構誠信賬戶等技術應用。

  近年來,中國國家文物局推動“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大力推動文物與網際網路的跨界融合。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説,中國13萬處文物保護單位和近5千個博物館基本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通過門戶網站、手機APP、公眾號等多種渠道,集中展示精美文物,讓觀眾更好體驗文物。

  隆國強説,面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過嚴的監管會讓新興産業活動舉步維艱,但如果不監管,也可能出現野蠻生長,最後一地雞毛。因此要適應資訊技術帶來的發展新需要,創新監管理念、監管法規和監管手段。(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