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張鵬:乘“扶貧慢車”看“進取中國”

2019-10-18 15:06: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評論工作局指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活動繼續開展。採訪團乘坐穿梭于滿洲裏至根河間的K7170次旅客列車,感受公益“慢火車”的特有魅力,探訪鐵路扶貧的生動成效。

  深綠色的車體,兩節硬座和兩節硬臥,運作全程530公里,票價最低2元,運作時間9小時24分,沿途停靠14個小站,多年來在為呼倫貝爾深處林區、牧區的居民出行提供很大便利的同時,也在一趟趟來回間成為了沿途民眾最可靠的“朋友”。

  在高速公路、高鐵、民航擔當主角的新時代,以“綠皮”和“慢速”為標誌的“慢火車”,反而贏得了大家的一致點讚。究其原因,“慢火車”契合的是精準扶貧的步伐,滿足的是人民群眾的需求,承載的是始終如一的民生情懷,也是新時代奮進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扶貧,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內涵深重,正如這趟蜿蜒前行的“慢火車”,一端連著國家,一端係著百姓。特別是在很多交通不便的地區,當地人民會乘坐“慢火車”去市集販賣自家農産品、家畜家禽,到縣城採購日用品,到城市求學、務工。在生活物資相對貧乏的大山深處,這趟列車既是他們收入來源最重要的通道,也是通往外界的交通要塞。無論是生活採買,還是求學打工,脫貧致富都離不開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能否實現共同富裕,關鍵在於能否補強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正是因為“慢火車”的來往穿梭,為沿線百姓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價值影響的角度看,它代表著國家對於“脫貧攻堅”戰役的信心與決心,其開行的意義也已遠遠超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讓人民群眾在乘車出行中有獲得感、幸福感,運輸不停,服務不止。對於鐵路部門而言,在加速高鐵網路建設的同時,也並沒有忘記駛出大山溫暖人心的綠皮小慢車。而“慢火車”這個充滿溫度的代名詞,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不緊不慢的跑著,甘當大山與外界的“信使”,用一往無前的勇氣承載著山區百姓的脫貧夢,也正帶領他們走上致富的道路。(張鵬)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