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社會點讚中國扶貧工作: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2019-10-17 10:0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減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壯麗篇章,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老百姓普遍吃不飽、穿不暖。7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億余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2013年至2018年,每年有1200多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中國由此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大為讚賞,稱讚“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累計貧困人口數量,超過了拉丁美洲的總人口,中國為世界減貧作出了卓越貢獻。”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近日撰文指出,這展示了幾十年來中國在消除貧困領域的決心和能力。

  印度夏馬爾大學教授卡瑪奇亞認為,中國到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不僅是中國消除貧窮問題,更是為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作出了榜樣,這是中國方案和中國理念對世界的貢獻。

  亞洲開發銀行官員梅拉尼烏爾裏希認為,中國在過去4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更多國家借鑒。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暢銷書作家約翰奈斯比特則表示,“從全球背景來看,中國減貧的努力對尋求擺脫貧困的新興經濟體具有巨大價值”。

  2013年,我國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強調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該理念對中國的減貧工作以及國際發展援助等行為都産生深遠影響。

  2018年,第7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消除農村貧困的決議,把中國倡導的“精準扶貧”理念與實踐寫入其中,中國為全球消除貧困提供了經驗。古特雷斯認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

  從最初的救濟式扶貧,到如今的精準扶貧,中國各地通過旅遊減貧、産業減貧、生態減貧等各種方式,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中國精準扶貧實踐中的許多做法對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國際農發基金副總裁科裏莉亞裏希特指出,加強中國減貧案例的分享,將是該基金與中國的重點合作領域。

  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戰略主任本傑明戴維斯表示,“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將中國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中國與拉丁美洲、非洲地區國家間開展了一系列扶貧項目合作,這些項目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正是中國的成功經驗啟迪了衣索比亞的快速發展。”衣索比亞總理首席經濟顧問尼瓦伊吉布裏阿布表示,中國減貧的成功經驗在於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創造大量就業、經濟增長成果為人民所共用。目前,衣索比亞正在進行“農業導向的工業化發展計劃”,著重發展工業,建立工業園區,大量青年人有了工作,幫助他們的家庭走出貧困。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最有效的辦法。”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致力於實現自身發展、消除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支援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開展對外援助以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援助,併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

  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法基表示,非洲人民渴望幸福,沒有和平與發展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中國已經贏得了非洲人民的心,非洲人民不會忘記。

  尚比亞經濟學家優素福多迪亞説,尚比亞的經濟社會發展從中國的投資中獲益良多,與中國合作是非洲最好的選擇,希望中非合作進一步推動非洲的工業化進程和科技發展。烏干達總統高級新聞秘書唐萬亞馬認為,中方宣佈的加強中非合作新舉措將助推非洲大陸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中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中國設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已在30多個國家實施了200余個有關救災、衛生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菲律賓國家減貧委員會秘書長黎薩馬薩表示,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菲方期待全方位地向中方學習減貧經驗,加強交流合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徐惠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