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軍運會:我們吹響集結號

2019-10-16 15:05:00
來源:中國國防報
字號

  35座競技場館,27項賽事項目,1萬餘名運動員同臺競技,23萬多名志願者參與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即將在江城武漢拉開序幕。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所屬相關部隊作為重要聯勤保障力量,主動攜手各方力量,積極籌備,全力備戰軍運會賽事保障。

  全方位守護吹響救治防護“集結號”

  持證人員門急診、住院醫療、運動員應急醫療,傳染病防控、飲食衛生安全、“三防”醫學救援……一項項醫療衛勤保障項目構建起了廣泛細緻的專業醫療環網,各場館和賽點均有詳細的保障方案和標準。中部戰區總醫院作為軍運會的官方醫院,積極打造應對全面、覆蓋全程的醫療救治體系。

  醫院政委盧海波告訴記者,醫院黨委按照軍運會要求,對門急診、病房、輔助檢查區、直升機停機坪等進行升級改造,劃定專用停車場,規範公共區域和醫療區域標牌標識,著力提升救治效率。

  前不久,一場涉及水上項目救援、多功能急救車拉動、急重傷病員直升機救援等課目的綜合演練在軍運會各比賽場館先後展開,檢驗醫務人員應急情況處置及傷員後送能力。為快速熟悉各場館到醫院的行駛路線,急救車駕駛員田樂,一有空就對著地圖推演急救路線,很快成了“活地圖”,什麼時間段,那些道路可能出現擁堵,哪條備選路線可供選擇,早已了然于胸。

  10月1日,一名參加軍事五項的運動員因傷病,到軍運會門急診專區就診,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智勇在接診中,為防止誤服含有興奮劑藥物,嚴格按照運動員藥物使用指南,開具安全有效藥物,並安慰運動員安心訓練,為國爭光。

  “抽組的304名醫療隊員多數有參加重大醫療保障任務的經歷,具有豐富的醫療救援經驗。”院長周赤龍告訴記者,醫院根據軍運會醫療保障任務需要,分片成立了3支醫療隊,為運動員提供優先就診、檢查、治療、住院的“一站式”服務。在完善基礎保障的同時,配備了核生化事件應急處置背囊、防疫機器人、傳染病疫情分析系統等智慧化、整合化、攜帶型裝備,提升保障效率。

  目前,軍地已攜手構建由120輛救護車、2架直升機、6艘醫療船組成的“水、陸、空”立體急救救援體系,形成了現場醫療急救、急救轉運、門急診救治、住院治療無縫連接的醫療保障系統,全力保障軍運會順利進行。

  高效率運轉吹響快捷出行“集結號”

  “10月12日,接G487次列車第4、6、7車廂,某部官兵156人,隨行武器箱、器材和物資300余件……”接到情況通報後,在鐵路指揮大廳中“軍服臺”值班的原駐武漢鐵路局武漢站負責人陳琳迅速行動起來,經過簡短協調,便與車站客運工作人員及車站派出所民警,一起接送官兵和搬運物資,短短10余分鐘,156名官兵登上接站車輛奔赴目的地。

  軍運會開幕在即,參賽隊員和保障人員陸續抵漢,為確保他們快捷出行,軍代表們在火車站、機場設立專人值班制度,利用車站資訊手段,對車站環境的實時監控、列車運作的詳細查詢,便於轉机運力的溝通協調。

  記者了解到,僅武漢站軍代表就受理近百項軍運會相關的接送保障任務,為千余名軍運會相關人員辦理客票服務。

  鐵路出行優先便捷,素有武漢“空中大門”之稱的天河國際機場,也為保障軍運會做足了功課。T1航廈將作為軍運會專機樓,駐機場軍代處負責人劉于謙和戰友們在軍運會期間24小時備勤,全力保障軍運會相關人員順利抵達。

  軍運會交通運作中心負責人介紹,軍運會交通運輸保障人數約7.5萬人,保障車輛約3000台。保障地點涉及軍運村、媒體中心以及數十個比賽場館場地、90余個接待酒店以及4個抵離交通站點(1個民用機場、3個火車站)。軍運會交通運作中心還組織2000多名駕駛員和1000多名管理人員分批分期接受培訓,熟悉武漢市保障線路,包括場館交通流線及上下客點、不同客戶群停車位、場館賽事時間和發車班次等。通過增設擺渡、接駁專線等措施,確保每個比賽場館均有公共交通為觀眾提供出行服務。

  記者了解到,軍地各方還在保障軍運村人員出入的同時,根據客流需求做好相應公交線路的規劃安排,組織400台純電動計程車赴指定地點參與保障供應,確保軍運村定向保障點運力充足。從軍運村到數十處場館、場地的通行時間均約40分鐘。

  精準式發放吹響物資保障“集結號”

  9月初,某綜合倉庫組織軍運會被裝物資收發演練,所需物資精準快速發出……收發時間較以往縮短了近三分之一。倉庫政委鄒俊介紹,以往手工發放方式費時費力、易出錯,倉庫利用研發的物資管理軟體,對庫存物資的種類、型號、數量進行“數字”身份登記,只需輕點滑鼠,被裝位置、數量一目了然,實現滑鼠輕輕點,資訊全呈現。

  他們利用二維碼技術,使倉庫網路管理系統、手持數據終端移動作業系統實現共用,物資存放更合理,收發更快捷。保管員常昊深有感觸地説,以往靠手工錄入器材資訊,耗時費力,還容易出錯;現在用手持終端輕輕一掃,器材資訊便全部錄入,既快又準。

  7個單位,2萬件(套)軍運會被裝,7天時間精準發放到位。負責軍運會被裝請領工作的空軍預警學院參謀彭濤説:“如今的聯勤保障效率真是太高了,昨天報的需求,今天就發放到位了,而且無差錯。”

  發物計劃優先、分揀配送優先、後續服務優先。倉庫接到軍運會保障任務後,就針對保障物資品種多、號型雜、要求高、時間緊的特點,研究制定了“三優先”保障原則,將軍運會需求物資列為優先品類,抽調經驗豐富的軍需助理員、保管員和駕駛員依託立體庫,通過全自動分類手段對軍運會物資優先“下單”、優先“包裝”,按一人一箱精準打包,採取送貨到府與順豐快運相結合的方式,第一時間將被裝物資精準運送至保障對象手中。

  精準式發放,體現的不僅是倉庫對於軍運會保障任務的使命熱情,更展現出了週密統籌、模式創新下所帶來的配送能力躍升。倉庫還24小時為保障軍運會相關單位提供油料供應,優先調撥、打包、配送思密達和口服補液鹽等軍運會常用藥材。

  截至目前,倉庫已優先完成約40個品種近2萬件(套)軍運會軍需物資的發放任務,沒有出現任何錯發、漏發等問題,受供單位滿意率達到100%。

  帶著“閱兵印”保障軍運會

  ■本報特約記者 王均波 通訊員 向虹禹

  臉龐黝黑、身姿筆挺、動作幹練……在軍運會被裝發放現場,來自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倉庫的助理員李俊仁,臉上還帶著幾個月訓練曬出來的“閱兵印”,手持調撥單眼復核對即將發往軍運會保障單位的被裝品種、型號、數量……

  上半年,得知有機會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的消息後,李俊仁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書,經過層層考核,他成功入選聯勤保障部隊方隊,憑藉過硬素質,站到了第一排面第6名。

  “走過天安門,是接受檢閱、展現風采;保障軍運會,是勇擔使命、體現價值。”因表現突出,李俊仁被閱兵聯指表彰為“優秀共産黨員”,剛從閱兵場歸來,得知倉庫正忙著保障軍運會的被裝發放,他在歡迎儀式結束後,第一時間帶著戰士鑽進庫房,進入軍運會的保障戰位。

  7個受供單位,近2萬件(套)軍運會被裝物資,須在2天內備貨完畢。面對緊急發放任務,李俊仁以頑強拼搏、精益求精的閱兵精神,投入到保障軍運會的“攻堅戰”。

  執勤被裝、演出服裝、配飾物品……針對軍運會保障被裝品種多、號型雜、要求高等實際,李俊仁與戰友們分工負責,科學調配,收發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

  建單出庫、叉運物資、分揀打包……李俊仁和戰友們每天迎著朝陽進庫,伴著月光出庫,每個人都有個共同的信念:高標准保障好軍運會。

  “軍運會合唱團急需綬帶等被裝物資用於開幕式活動的排練和表演,命令你部迅速前送……”10月11日,剛剛結束一天物資裝配的李俊仁,突然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倉庫立即啟動應急保障預案,將該批補發物資調整至最高優先級別,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連夜分揀包裝,所需物資在第二天一早就被送到武漢體育中心,開幕式綵排訓練順利進行。倉庫有力的聯勤保障受到軍運會組委會和相關人員的廣泛讚譽。

  “高效保障,優質服務”,是倉庫官兵對軍運會保障作出的莊嚴承諾。為確保受供單位能夠享受到一流、週密保障,倉庫官兵在及時發放被裝的同時,跟蹤做好後續服務。有一次,李俊仁和戰友前送被裝時得知個別官兵粘貼式國旗臂章出現損壞,報上級批准後,馬上進行補發。收到新臂章的某部助理員徐晗肯定地説:“聯勤保障部隊這種到府貼心的高標准保障服務,給了軍運會各單位極大的支援。”

  閱兵幕後英雄“加盟”軍運會

  ■本報特約記者 王均波 通訊員 張 翼

  目光如炬,一絲不茍……10月11日深夜,在軍運會某保障點的防疫辦公室內,中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謀丁忠惠雙眼緊盯電腦螢幕,十指飛快敲擊著鍵盤,時而用計算器算著數據,時而翻閱資料查詢資訊……距離軍運會開幕只有7天時間了,他對軍運會的傳染病防控等保障方案進行最後的細化與完善。

  憑藉參加2次閱兵保障、6次核生化安保備勤任務的經歷,丁忠惠有幸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保障,和聯勤保障兵站醫療防疫隊的戰友,負責閱兵集訓點傳染病防控、有害生物防治、食品檢驗檢疫、飲食衛生監督等衛生防疫保障工作,切實守護參閱官兵“舌尖上的安全”。

  因為有了丁忠惠和戰友們的辛勤工作,數月的閱兵集中訓練,未發生一起疫情。丁忠惠告訴記者:“我們始終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沒有疫情就是最好的結果,沒有業績就是最大的功勞。”

  國慶前夕,奮戰在閱兵保障一線的丁忠惠,接到了上級要求保障軍運會任務的通知。他一邊打好閱兵保障工作的“攻堅戰”,一邊緊前開展軍運會相關保障的準備工作。

  10月6日,閱兵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後,丁忠惠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武漢,與軍運會保障分隊會合,抓緊勘察場館場地,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方案。他結合賽會實際,借鑒曾經數次參與大項活動的核生化安保方案,充分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調整人員編組,整合物資裝備,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

  為防止在比賽期間出現疑似或定性的核生化恐怖襲擊,他和戰友們反覆推敲應急預案,多次開展訓練演練,並組織防疫隊人員學習使用相關儀器,以便現場快速、便捷地分析有毒有害氣體。

  丁忠惠和戰友們倡導“全維保障”的新模式,區別於以往單純針對突發核生化事件開展的應急備勤,通過抽調一專多能幹部,新增針對傳染病防控、飲食飲水安全、重點地域環境處置的保障內容,實現一支力量、靈活機動、全維覆蓋、萬無一失的保障目標。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