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網評:為人民創作 為人民放歌

2019-10-16 13:3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馬若虎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2014年10月15日,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文藝與人民的關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新形勢下文藝工作的發展指明瞭航向。今天,重溫這一重要講話,感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嶄新圖景,我們無不振奮,充滿了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放歌的動力。

  為人民大眾服務,始終是中國共産黨人發展文化的價值取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文藝需要人民。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只有始終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萬家的憂樂傾注筆端,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創造出更多有生命力的文藝作品。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五年來,全國文藝界重拾深入生活、潛心創作的優良傳統和良好風氣,深入采風創作的越來越多、長期紮根基層的越來越多、反覆深入生活的越來越多,推出一批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佳作。有數字顯示,近年來,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各創作單位每年開展創作采風、結對幫扶等活動約1萬項,參與的藝術工作者約10萬人次。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呼喚著廣大作家藝術家自覺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命運,用飽滿的筆墨謳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時代,創作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深刻的思辨引領風氣,激發向上向善、同心築夢的精神力量。這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更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文藝與人民的聯繫,是一種內在的生命聯繫,這是一根永遠剪不斷的情感臍帶、文化臍帶和歷史臍帶。只有腳踩著堅實的大地,紮根於人民的火熱實踐,堅持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放歌,我們的文藝才能描繪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雋美畫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