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視快評】共用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2019-10-16 13:2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開幕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博覽會的舉辦表示衷心祝賀,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則,深化交流合作,讓世界各國人民共用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向海則興,背海則衰。作為海洋大國,中國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積,支撐起了海洋經濟的廣闊前景和發展空間。據《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海洋經濟生産總值83415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9.3%。“耕海牧漁”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海洋旅遊業、生物制藥、海洋能源利用等新業態發展如火如荼,中國的海洋經濟正向更廣更深處拓展,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21世紀被稱為海洋世紀。茫茫大洋中、藍藍海波裏,蘊藏著人類對更好更快發展的共同願望。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深刻指出,海洋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中國一向積極主張在海洋開發領域共存、共有、共用、共贏,尤其是習近平主席積極推動構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命運共同體”,為全人類的海洋合作交流與資源共治共用提供了“最大公約數”,體現了中國的國際責任感與大國擔當。

  海洋是人類的美麗家園,需要共同守護。各國應凝聚共識、深化溝通、精誠合作,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發展“藍色夥伴關係”,加強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注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

  維護海洋繁榮與和平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中國願意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把穩航向、齊力划槳,貢獻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力量、中國智慧,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進海洋福祉,為子孫後代留一片美麗動人的碧海藍天,留一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讓世界各國人民共用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