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是文藝的永恒使命

2019-10-15 15:19:00
來源:中國甘肅網
字號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深情寄語文藝工作者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為新時代中國文藝工作如何開展指明方向。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有文藝的發展和繁榮相伴隨。文藝對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水準,豐富文化生活和推動社會進步都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文藝的責任與使命就是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喚醒人們心中的願望、期盼和良知。因而,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不僅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更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新時代為中國文藝敞開了廣闊天地,也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作為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努力創作生産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培根鑄魂,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必須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在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值此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5週年之際,重溫重要講話精神,更能體會到其中深刻的思想、精闢的論述、殷切的期許,更能感受到其中鮮明的人民立場、強烈的歷史擔當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深深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嶄新圖景振奮、鼓舞。

  詩人艾青曾經這樣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是因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盛大的閱兵儀式、壯觀的群眾遊行、熱烈的群眾聯歡……天安門廣場70週年國慶盛典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們的心中。國慶期間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首日票房均破2億元,則成為全民愛國情結的濃縮。通過先進的文藝作品,傳遞這份熱情、這份摯愛、這份情結,更能凸顯文藝引領精神、凝聚共識的時代特徵,更能喚起追夢人努力奔跑的萬丈豪情和無窮動力。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就必須充分認識文藝工作的初心與使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推進中國文藝走向新的繁榮興盛,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鑄就藝術永恒。(林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