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0年,什麼最能觸動你的“驕傲”?

2019-10-13 10:48: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1952年:679億元

  1978年:3679億元

  1986年:突破1萬億元

  2000年:突破10萬億元

  2012年:突破50萬億元

  2018年:突破90萬億元

  ……

  這是屬於中國人的GDP!

  70年間,中國經濟年均8.1%的增長,

  讓世界見證了什麼是中國“速度”!

  不凡的翻天覆地背後,

  正是每一個平凡的你我……

  “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曾經這樣感慨。

  70年光景,從“每人平均鋼鐵産量只夠打一把鐮刀”的一窮二白,到現如今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汽車等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用奮鬥的腳步,邁向製造強國!

  “我很期盼的一件事是什麼呢,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今後能夠經常吃肉。”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少年心願。

  70年過去,“吃不飽”成為了遙遠的記憶,現在老百姓更關注的是如何“吃得好”。我們僅用佔全球不到10%的耕地,解決了近14億人的吃飯問題,這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農業,早已褪去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氣”,在自動化智慧化機械的加持下變得越來越“洋氣”,隨著農業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1958年,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我國試製成功第一台通用電子電腦——“八一”型電子電腦;

  2018年,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電腦——“天河三號”原型機首次亮相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

  2019年6月“國際超算大會”發佈的第53屆全球超算TOP500名單中,中國以219台上榜系統數繼續位列第一位。

  ……

  短短70年時間,從“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再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科技實現了從過去的跟跑為主到在很多領域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只有教育強,科技才能擁有牢牢的“基座”。

  70年來,新中國從成立初期80%以上人口是文盲,到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獲得感日益增強。

  7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正向著教育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

  80到350!

  這是“綠皮車”到“復興號”高鐵載客列車的時速大跨越;

  更是一個大國從“交通基本靠走”到綜合運輸網路四通八達的大跨越。

  ……

  70年來,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公路里程僅8.1萬公里,境內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到2018年末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3.2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總里程3.0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48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14.3萬公里,交通運輸鋪就了一個大國的樞紐通途。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作的國家,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位居世界第一!一日千里已不是夢想,中國高鐵成為中國製造的閃亮“名片”,成為中國速度的最佳“代言”。

  70年,我們也許未能全程參與,

  但這些巨變我們卻深刻感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