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麗河湖】5462名“監護人”守衛河湖“毛細血管” 長沙小微水體管護治理顯成效

2019-10-12 21:0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圖為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復勝村村內一角。新華網 汪亞攝

  新華網長沙10月12日電(汪亞)金秋十月稻花香,又是一年收穫好時節。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復勝村村民咼淑蘭站在庭院裏,望著門前自家的三畝地裏,沉甸甸的稻穀壓彎稻穗,笑道:“多好看,這變化真是大。”

  今年72歲的咼淑蘭種了一輩子莊稼,以前村子裏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天晴不得,三天雨不得。説的就是村裏水利設施差,連下三天雨地裏就澇,連著放晴三天,地裏又旱。而如今,復勝村早已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村子裏的黑臭水體也變成了乾淨的小池塘,咼淑蘭口中的“變化”正是源自村裏小微水體管護治理過程中對水利設施和村環境的改善。

  復勝村黨支部書記孔迪祥告訴記者,復勝村大泊湖小微水體示範點位於大眾垸水系連通項目老溈水—團頭湖水系連通工程沿線,涉及305戶,人口1346人。根據區域地勢、水體及農戶活動情況,按照“源頭控制—中途攔截—末端處理+水體生態修復”的理念,通過建設成本低、維護易、效果好的“三池一地”,同步實施退耕還濕(還草)、水系連通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技術,構建治水、治廁、治垃圾的“三治同步”治理體系,從而達到降低區域水體的污染,改善區域人居生態環境的目標。

  圖為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湘江村水環境治理宣傳板。新華網 汪亞攝

  農村環境美不美,村民生活好不好,看看房前屋後的小池塘、田埂路邊的小溝渠就知道。

  “你看我家門前的這個池塘,現在都是荷花,水也很乾淨,以前可不是,以前所有污水都排到這裡,水上都是一層厚厚到油污,又臭又臟。”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湘江村村民侯曉春提起過去這片池塘的景象仍忍不住皺眉頭。

  近年來,湘江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的變化侯曉春真切看在眼裏:道路硬化、更多的路燈亮起來了,村裏開始垃圾分類,溝渠不再污水橫流,村裏綠化越來越好……“你看我們村,現在大家都愛出來活動,你看這荷花,這池塘,多好啊。”

  據了解,自2018年起,湘江村重點推廣農戶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截至2019年7月,湘江村三級化糞池已覆蓋620戶,完成隔油池和人工濕地建設225戶,實現了農戶污水初步分類分水處理,解決多年來生活污水直排問題。

  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與群眾生産生活關係最為密切,如果説大江大河是地球的“生命動脈”,那麼小微水體便是江河湖庫的“毛細血管”,小微水體管護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時,更要堅持“大小共抓”。

  記者從長沙市水利局獲悉,長沙市河長辦制定了《長沙市農村水體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並納入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長沙市“五治”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作為農村治水的專項方案,為小微水體治理和管護工作定方向、定任務、定舉措。通過全面開展小微水體調查,徹底摸清家底,共登記小微水體16萬餘處,在此基礎上進行劃片分區管理,明確片區河長5462名,實現了每個水體都有“監護人”。 自實施河湖長制以來,長沙市管河湖水質明顯好轉,2019年1-8月,長沙市26個國、省控監測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較上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成效顯著。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