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強引擎

2019-10-12 09:4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關鍵詞:穩定器 動力源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強引擎(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機遇篇①)

  本報記者 賈平凡

  編者按:9月27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政府發佈的首部全面系統闡述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綜合性白皮書,全面、深刻回答了中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新時代的中國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建設什麼樣的世界及怎樣建設世界、新時代的中國在建設世界的進程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等中國和世界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引發國內外熱議。

  為使讀者更加準確地了解白皮書的深刻內涵,自今天起,本報推出“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系列解讀,分為“機遇篇”“夢想篇”“貢獻篇”三組,從國際和專家視角觀察、分析“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敬請垂注。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連續1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第一、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大關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在《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裏,中國經濟成績單格外亮眼,成為國際社會爭相解讀的熱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不僅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經濟奇跡,更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共商發展大計,共用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中國堪稱世界經濟增長名副其實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增長引擎:中國貢獻史無前例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加了174倍,每人平均GDP也翻了70倍,這就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增長的成績單。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8年中國GDP為13.6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

  奧地利《維也納日報》網站讚嘆,中國的成就是史無前例的,世界上沒有其他哪個國家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裏保持如此強勁的增長。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了,對世界而言就是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安全研究室主任馮維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白皮書內容稱,2013-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28.1%。有關測算結果表明,2013-2016年,如果沒有中國因素,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將放緩0.6個百分點,波動強度將提高5.2%。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報告認為,2000-2017年,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逐步上升至1.2,中國貢獻了全球製造業總産出的35%。

  “十多年前的一次旅行中,我就發現英國《金融時報》一篇評論的標題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驅動器》,可見這早已是世界共識。”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無處不在。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當前,全球經濟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加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貢獻強大的中國力量。

  “在反全球化和單邊主義的逆流中,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增長動力源,中國對維護多邊主義和完善全球治理意義重大。”外交學院原副院長、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學教授江瑞平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中國為每年的全球經濟增量貢獻30%以上;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與世界共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科技創新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推動了區域合作和全球的互聯互通。

  機遇快車:中國發展惠及全球

  “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全球市場’。近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是世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商機無限。”吉爾吉斯斯坦國會議員阿迪力居努斯向本報記者介紹,今年6月,上合組織峰會在吉爾吉斯斯坦召開,吉中兩國在農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為吉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墨中研究中心主任恩裏克杜塞爾表示,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對於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有良好示範作用。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到2040年,中國和世界其他經濟體彼此融合,有望創造2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經濟價值,相當於全球經濟總量的15%-26%。

  搭乘“中國號”快車,是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明智選擇。菲律賓《馬尼拉時報》評論稱,70年間,中國已壯大為全世界——尤其是東南亞諸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東盟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在東盟國家進出口總額中的佔比已超過15%。

  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自由州省主席馬西尼尼表示,南非十分渴望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實踐于自身的發展。“保持南中兩國互利互惠的關係,對我們建設一個繁榮的南非十分重要。”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國際事務委員會負責人賽義德喬杜裏表示,中國承諾“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通過白皮書,他看到一份更廣泛的計劃,中國正在與貧困國家分享其發展成果,幫助發展中國家走向富裕。

  “我認同白皮書所述,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世界越來越聚焦中國的發展,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卡特莉娜扎基奇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成立亞投行等正在讓全球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希望燈塔:中國智慧指引航向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延續了下滑趨勢,規模較上年下降了13%,但中國實現了逆勢增長,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2019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2%,展現出對外資的強大吸引力。

  中國經濟“這邊風景獨好”,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希望。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學者魯維斯累伊岡薩雷斯表示,中國在推動國內社會進步、經濟繁榮,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的同時,還向世界提供了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用等發展理念,為他國發展帶來了新選擇。

  坦尚尼亞出口加工區管理局局長約瑟夫辛巴卡利亞説,中國充分利用本國優勢資源發展經濟,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和平友好的發展道路。中國的成功充分證明,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行壓力增大,穩健的中國經濟對世界越來越重要。

  “經濟運作更穩定、增長品質更高、增長前景可期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長期利好。”江瑞平表示,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發生結構性變化,深度融合在一起。企圖把中國經濟發展看作“威脅”和“挑戰”,試圖把中國擠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使中國與世界經濟“脫鉤”,既不可行,也害人害己。

  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未來,中國經濟應如何更好地發揮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

  馮維江認為,中國首先還是要辦好自己的事,實現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調整經濟結構,持續推動産業優化升級,不斷發掘新經濟增長點。在此基礎上,發揮世界上最有潛力消費市場、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的優勢和作用,更大規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國家,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同開放引領共同發展,拉動世界經濟增長。

  “在處理棘手的國際貿易糾紛時,中國表現出極大的誠意,採取了靈活的態度,為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斧表示,面對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中國應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繼續為世界經濟平穩運作作出中國貢獻。

  阿迪力表示,中國承諾持續擴大進口、放寬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世界其他國家也應採取相應舉措。只有各方相向而行,才能營造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環境,共同把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