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優化營商環境,如何深入推進?

2019-10-11 15:09:00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央視財經評論丨國務院常務會定了一件大事!優化營商環境,如何深入推進?

  國家層面將首次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如何保駕護航?如何破解企業痛點?

  10月9日,《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商務部研究院外資所所長馬宇和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進行深入解析。

  優化營商環境 法治如何保駕護航?

  新聞連結: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圍繞市場主體需求,聚焦轉變政府職能,將近年來“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並對標國際先進水準,確立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範。 1.更大力度放權;2.規範和創新監管執法;3.加強市場主體保護;4.突出政務公開透明;5.嚴格責任追究。

  馬宇:《條例》是營商環境建設進程中的里程碑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所所長 馬宇: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這次《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確立了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範,包括加大放權力度、依法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財産安全等多項內容,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這方面的行政條例,我認為是營商環境建設進程中的里程碑。

  馬光遠:《條例》從法治層面厘清政企關係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任何企業要想長遠發展,都要持之以恒深耕市場,訂立長遠規劃,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將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確立了制度保障,讓各類市場主體更安心,也是給企業吃下了未來發展的“定心丸”,也是從法治層面厘清政企關係,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如何破解企業痛點?

  新聞連結:

  近年來,我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1.94萬戶。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各類市場主體1.16億戶。

  馬宇:“放管服”改革關鍵在於“放”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所所長馬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改革關鍵在於“放”,通過更大力度放權,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和創新能力,從而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來,並進一步為市場主體做好服務。

  馬光遠:確保《條例》落實才是關鍵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確保《條例》落實是關鍵,我們看到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複製推廣借鑒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複製推廣借鑒北京、上海兩地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舉措。

  例如,北京2018年確定三年營商環境改革的時間表和主要任務,比如提高開辦企業效率,到2020年底,力爭壓縮到2天以內。另外還提出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企業在設立、建設、運營等週期涉及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綜合施策。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計劃中表示要借鑒國際先進理念,提高企業對營商環境改革的獲得感。 我認為深化“放管服”改革關鍵在落實,對一些邊界模糊、執行彈性大的事項要以制度形式進行明確。從而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

  馬宇:市場主體是營商環境的終極評價者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所所長馬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提出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是終極評價者。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貿、産業相互融合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這就要求我們的營商環境更加具有國際競爭力,也對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有重要的助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