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護航減稅降費 央地收入劃分改革再推進

2019-10-10 09: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中國政府網9日消息,日前,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增值稅分享比例、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消費稅徵收環節等三個方面明確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路線圖,為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提供了重要保障。

  《方案》提出三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保持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穩定。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産業,鼓勵地方在經濟發展中培育和拓展稅源,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營造主動有為、競相發展、實幹興業的環境。二是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建立增值稅留抵退稅長效機制,並保持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擔比例不變。為緩解部分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餘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併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佔比均衡分擔,墊付多於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三是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按照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要求,在徵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産(進口)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依據《方案》,具體調整品目經充分論證,逐項報批後穩步實施。先對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再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品目實施改革試點。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對記者表示,《方案》的出臺是構建規範化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體制的重要一步。一是解決營改增全面試點2-3年過渡期到期後的增值稅收入劃分問題,消除地方增值稅收入不確定問題,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引導地方稅源培植,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二是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有助於緩解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財政壓力,讓地方留抵退稅負擔更加合理。三是,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是探索健全地方稅體系的積極舉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對記者表示,《方案》既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具體體現,也是“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重大突破。

  他指出,繼續保持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穩定,就是要保持中央和地方現行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確保各級政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均衡、統一。繼續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將有效緩解中西部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增加地方政府財政保障能力。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是進一步踐行構建地方稅體系的承諾,也是建立現代稅收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能夠拓展地方收入來源,而且地方稅收體系更加完善,進一步調動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記者表示,繼續保持增值稅收入“五五分享”的分配比例,有助於保障地方財政的既有財力,從而使地方政府有能力、有動力、有信心在經濟建設中培育和拓展稅源,支援實體經濟和新動能、新業態的發展。留抵退稅作為深化增值稅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於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維護增值稅中性原則等有積極意義。

  “將消費稅逐步下劃地方,能夠擴大地方稅收收入來源,符合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的要求,增強地方應對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能力。同時能夠因地制宜,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稅調節市場主體經濟行為的功能,支援構建綠色、協調、可持續的現代消費結構。”她指出。(記者 孫韶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